纸上烟云过眼多——读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我大学读的中文,“子曰”“诗云”的文章也在上课时分析、背诵过不少。但真正体味到古文妙处的,是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1文笔

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篡官,纪昀的学识自然世所罕有,文笔也不遑多让。

现在的新媒体,讲究用短句,利落、易读。这个道理纪昀似乎早就悟到了。《阅微草堂笔记》的文字,绝少一句超过10个字的,一般以四五字至六七字居多,而且描摹刻画,穷形尽象。

譬如写避暑山庄的草:

“每泛舟至文津阁,山容水意,皆出天然;树色泉声,都非尘境;阴晴朝暮,千态万状。虽一鸟一花,亦皆如画。其尤异者,细草沿波带谷,皆茸茸如绿罽,高不数寸,齐如裁剪,无一茎参差长短者,苑丁谓之“规矩草”。出宫墙才数步,即鬖髿滋蔓矣。”

每每乘船去文津阁,山容水意,都出自天然;树色泉声,都像不在尘境;阴天晴天,晨间晚间,千态万状。纵使一鸟一花,也都像画中一样。其中最奇异的,是从湖边到山谷的小草,都毛茸茸的,像绿色的毛织品,高不过几寸,整齐得就像是经过裁剪一样,没有一棵参差不齐过长过短,管理山庄花草的人称之为“规矩草”。出了宫墙才走几步,就变成四处滋生蔓延的杂草了。

再如描写一幅壁画:

松根起于西壁之隅,盘拏夭矫,横径北壁,而纤末犹扫及东壁一二尺;觉浓阴入座,长风欲来

壁画中的松树,根部在西墙一角,枝干盘延而上,伸展到整面北墙,而树梢还占了东墙一二尺的地方;观者看画,只会觉得满座浓荫,似乎远远有风吹来。

2|记事

纪昀记事,文字极为洗练,往往五七句,就能完整讲述一个故事,笔力纵横,姿态万千。

比如他记喝酒的趣事,说一个叫葛临溪的年轻同事——

不与之酒,从不自呼一杯,与之酒,虽盆盎无难色,长鲸一吸,涓滴不遗

不给他酒,他从来不自己讨要;给他喝呢,即使是一瓦盆酒,也不会面露难色,一气喝干,点滴不剩。

尝饮余家,舆诸桐屿吴惠叔等五六人角,至夜漏将阑,众皆酩酊,或失足颠仆,临溪一一指挥僮仆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他曾经在我家,和五六个同僚拼酒。喝到半夜时,别人都酩酊大醉,有的甚至趔趄踉跄。他指挥着僮仆,把同事一个个搀扶到床上,然后从从容容坐轿离开,神志清醒,像从来没有喝过酒一样。

其仆曰:吾相随七八年,从未见其独酌,亦未见其偶醉也。

他的仆人说:我跟随我家主人七八年了,从没见过他独自饮酒,也从没见过他偶尔喝醉。

仅百余字,有总体描摹,有具体场景,有旁观述评,一个能喝却不爱喝的饮者形象跃然纸上。而“长鲸一吸,涓滴不遗”,“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的描写,简练之至,如在目前。

3|说理

如果对古代读书人强行分类,困顿不得志的,作文易穷酸抱怨;官居高位的,作文易骄矜做作。

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主题似乎只有一个:美丽的狐狸精和女鬼都爱穷书生。

而纪昀遍历群书,沉浮官海。他的感悟要远比蒲氏要复杂、深刻、通透得多。

比如他记述所谓的“清官”:

有一位官员死后到阴间,器宇轩昂。自称所到之处,只饮一杯水,所以死后无愧于鬼神。

阎王怼他:朝廷设置官职,是为了兴利除弊。如果不收钱就是好官,在公堂上放个木偶,连水都不喝,不是比你强得多?

官员又辩解说,我即使没有功劳,也没有过错呀。

阎王曰:你这一生,处处求自保。某案某案,你避嫌疑不敢直言,难道不是有负百姓吗?某事某事,你嫌烦重无所作为,难道不是有负国家吗?朝廷对官员每三年一次的业绩考核是做什么的?无功就是有过!

数千年来,清廉,是百姓对官员的主流评价标准。但在身为高官的纪昀笔下,这样的标准是不是值得重新探讨呢?

纪昀的通达还表现在人情世故方面:

有一个书生死后,他的坟墓被一群狐狸强占了,就半夜去求一个猎户帮忙。

鬼说,我是一介书生,和狐狸争斗,肯定斗不过;到土地神那里告状,即使赢了官司,狐狸如果耍赖,最终吃亏的还是我。

猎户说,那你要我怎么帮你呢?

鬼说,我的墓在村北3里的地方。您以后打猎回来,麻烦绕一段路,从我的墓经过一下。您走上那么几次,狐狸就会因为害怕而迁离。

鬼还特别请求,如果捕获了狐狸,请一定放它们一条生路。我担心万一今天的事情泄露出去,狐狸知道了,还会找我麻烦。

鬼的家被强占了,本来是正义的一方。但是,当实力不济时,懂得躲避锋芒,斗智不斗力;当胜券在握时,又深谋远虑。中国民间生存的智慧,在这个鬼的身上,展露无遗。

在灿烂的古代文化典籍中,《阅微草堂笔记》名气不大,糟粕也颇多。不过,以纪昀的学识修养,终其一生,只留下这样一部谈狐说鬼的著作,想必也有可观之处。您不妨在床头摆上一部,闲暇时读上几则,相信阅读的体验还是不错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