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属词汇,而逐渐趋于年轻化,尤其是30岁以上的成年人,孤独感越来越强烈,大有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的趋势。
孤独状态的形成,也绝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经过漫长的生活单调、社交乏味、人性薄凉等等外因,以及自身心理因素等内因所造成。
独自焦虑就是一种伪孤独。
成年人内心里都有一种隐痛,无法对人说,就像有人说过,有些人在深夜开车回来,好不容易到楼下了,却硬生生在车里坐上一个小时以上,仿佛抽上几支烟,才能释放一天的焦虑。
这本身就是一种孤独的表现,什么也不愿说,什么也不愿做,就想这样静静的一个人呆着,孤独的纯粹而又真实,不再如置身于格子间里一般明明扎在人堆里,却孤独的要命。
其实孤独未必是坏事,孤独的时间,是一个人内心最澄澈的时候,所有想要去舒展的情怀此刻再无羁绊;而一切愤怒或者委屈,在此时似乎随着夜晚凉爽的风而灰飞烟灭……
孤独是一个人最佳的与自己对话的时间,成年人无论与谁对话,都要一种社交礼仪来规范,如此说来,和自己对话就更要一种礼仪,我们称之为孤独的仪式感。
没有仪式感的孤独就是伪孤独。
没有仪式感的孤独是苍白空洞的,就像你去尊重他人一样尊重自己,把自己内心里所有的高兴或不高兴通通释放出来,用要求别人的精神准则来规整自己,让孤独不再虚伪。
有人拼命想挤进名利圈子,而有人又想逃离,钱钟书的《围城》不单在婚姻里适用,而且在生活、职场等等一切人类的生产活动中,统统适用,无一幸免,不论是想挤进去的或者想逃离的,最根本的原因只有两个字――孤独。
伪孤独时间长了真的会改变一个人,就像前段时间说的:秦岭终南山的“隐者”们大都逃离了隐居地,重新回归了名利场,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只有一点――隐居地商业化,食宿价格暴涨,“隐者”们难以负担。
不知从何时开始,想一个人呆在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地方,成了一种莫大的奢侈,“隐者”之所以选择远离繁华遁迹深山,根本原因就是过够了繁华喧闹的生活,而期望回归孤独寒凉。
殊不知逃到了深山里,却感受到了反超城市的市侩和喧嚣,一时间孤独感更加强烈,试想即便回归城市,也再难找到内心的平静,被伪孤独弄得遍体鳞伤。
肥宅就是伪孤独,鉴定完毕。
曾有报道称日本的现状:从“昭和勇士”到“平成废柴”,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有超过100万25―55岁的人成为了妥妥的肥宅,他们切断了与外界的一切接触,一部手机和一台PC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肥宅不一定就是废柴,但废柴一定是肥宅。真正意义上的孤独并没有让一个人去死宅到底,说白了,这种肥宅生活并不是孤独,而是切切实实的伪孤独。
伪孤独的假象正是如此堂而皇之占据人的主观意识,真正的孤独并不是与世隔离,而是社交恰到好处;真正的孤独也不是彻底的颓废,而是有所追求的冥想。
随着晚婚或不婚主义的盛行,不可避免会出现一大批单身者,特立独行又不失节奏感,孤独在当下,孤独在诗和远方,但这种状态究竟是否适合自己,恐怕没有人真正去掂量过!
写到最后: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从人类脸庞的构造就可以看出,人生来就是一个苦字!当你羡慕别人的生活光鲜亮丽、热闹非凡时,是否想过他在无边暗夜里的焦灼和无助,孤独的如“天地一沙鸥”,如“枯藤老树昏鸦”,如“八千里路云和月”……
任何时候,将生活的主动权握在手里,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去拼去争取,在独自一人时,享受难得的与灵魂独处的时光,“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横刀立马”,大不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而已,能够很好的掌控孤独的人,必能更好的掌控人生,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