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做老师的姐姐发微信给我,说她有一个学生通过了市里的演讲比赛,晋级省里的半决赛,问我能不能帮忙写一篇或者有没有同学可以写一篇演讲稿。
其实我还是很懵的,这明明是学生的演讲比赛,怎么的就成了老师在找人问问能不能帮忙写稿子了。虽然说演讲在某些程度上比不上作文比赛之类的更注重文章本身,但是还是占了一定比重的,如果真的是找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写出了一篇精妙绝伦的稿子,那如果得胜,这个胜利,得算是谁的?
对于老师这个概念,我也有一些模糊了。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高中的时候遇到的老师基本上都责任心特别的强,无论是批改作业,或者是上课板书都是亲力亲为,从早读课到晚自修的时间都可以在办公室里看到他们的身影。就更不用说有的时候班级整体某一科的成绩不佳或者进度落后的时候会在周六周天的时间里补课。各种大小比赛从选人、参加到指导都是亲力亲为。
不多说,我也是享受到老师亲自指导的待遇的。
可是曾经对于初高中老师的这一种指导甘之如饴的我,为什么会忽然间就对这番友好感到意外了呢?
我在大学里所有的课程基本上都上完了,就只剩下大四下的毕业论文还没有起笔。那么多的课程上下来,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即使老师讲的不清不楚或者重点不明确,都能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拿到一个自己还算比较满意的成绩。这或许真的是和以前不一样了。
不再需要填鸭式的喂食,更多的是自己的咀嚼和吸收。
老师讲课不在习惯用黑板,除了遇到的离散数学的老教授不喜欢用投影和PPT,每一次上课都在全教学楼最热的教室里一版又一版的写着黑底白字的板书,基本上所有的老师都用着几乎年年不变的幻灯片教学。要找到老师更是难事,或者说不那么便利,开课第一天都会给出邮箱或电话,有问题发邮件,更多的是虚拟的交流。
至于比赛,由于个人发展的原因需要比赛的成绩来填充简历。大一的时候还傻乎乎的没什么想法。一直到大二的时候组建自己的团队,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比赛,当然一般正式一点的比赛都是需要指导老师的,但是我们的指导老师都是挂名的即使不是挂名也没有全程跟进的,都是在最终方案出来的时候给一点简短的评价。
但是正是因为老师的不主动,造就了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想要获得更漂亮的经历,就只能自己更主动,让自己变得更厉害更全能。因为会越来越知道,所有的机会都只能自己去争取。
也许是挣扎着太久了,忽然间知道原来天上还是会掉下来馅饼的,有一点不习惯而已。然而这个馅饼到底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馅,其实还是有待斟酌的。
也不是没有过那种老师代笔写了文章参加的某个比赛获得的成绩还不如同学自己写的成绩好。既然如此,其实我更相信我自己。
因为自己变得更强大,所以对于权威不再那么的畏惧。所有的权威也不过是一步一步的台阶往上走而慢慢累成的。
因为见识的更多了,所以对于突如其来的好有了自己的判断。思量之间才能够明白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心安理得的。
因为经历的挫折更多了一点,所以对周围的人有了更多的热情和善意。最后还是答应可以帮忙改一改稿子。
我们都在一起成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