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我开玩笑我就跟你不客气了!“
”滚!“
秋末的寒冷黑夜中,我从这样的聊天结尾中退了出来。
对方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们都处于同一个大学的毕业季,但是我很平静,她却很忧虑。
之后,我没有继续和她聊下去,而是默默打开了IDE敲起了代码。虽然有点莫名的突然,但是我想先让她静静吧,第二天再去和她谈谈。
平常她总是喜欢先找到我,然后问我许多本专业的问题,更多的是毕业实习和工作的问题。
说实话,我也没有真正去体会过一次真正的实习,有的只是在学校里做项目的经验。当朋友问我时,我只是根据自己看到的和亲身经历的,汇总后告诉她。
她告诉我,我们都觉得你不属于我们这个群体。
我只是笑了笑,然后戏谑地说,我又不是外星人。
她的意思我明白,在大多数同学眼中,我是个集所有智慧为一体的”大神“。至少,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但,我最清楚这样的局面。同一个阶层里面,99%的人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是一样的,0.5%的人能力层次落后同级,剩下的0.5%则超越了同级的水平。
我在他们眼中大概是属于那0.5%。
其实这是可悲的,当你觉得身边人的思维跟不上你的时候,便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如果不及时突破无形的限制,就不进则退了。
前些日子,身在南方读研的朋友跟我说,身处他乡异地,依然在奋斗的同学们着实不容易。在高层次学府里,见识到了很多大牛,学到了很多知识技能。那是他不断成长和自强的感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这又不是绝对,不是说凡事都要讲究个辩证思维吗。
拿我们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的人拼命考研,用行动证实了自己更高层次的身份;有的人没有选择考研,但他的修养和专业技能通过自主学习,已经不知不觉达到或超越了硕士研究生的水准,但是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坐拥现实便是真。
在多数人眼中,大学中99%的人就是一个显著的代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多数人必须服从少数人嘛。
“在你们学校我认识一个同学,那天公司来给大家实训,发现他没来,我就直接到宿舍找他,当时已经十一点了,他还在睡着,问他毕业找工作不着急吗,他回答,家里已经帮着找到了一份工作。”
一位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来我们学校做招聘专场对我们讲了这样的故事。
故事不长,浅显易懂,对大多数在场的同学来说又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毕业季的焦虑症正在人群中开始蔓延。
同学,你还在“凭栏卧听风吹雨”吗。
你的父母是否给你找了份工作,买了房,甚至还送了个媳妇。
嗯,我不想给别人的生活做评价,这样,从自家的传统习惯来说其实挺好的。
我欣慰的是,身边的好朋友们都很优秀,不说他们现在是二八法则中的那两份吧,至少,未来会是的。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懒惰的人越来越懒惰,所以,划清界限以后,决定人生和理想的高度。
“喂,我想出去散散心。”
微信的那头,她又来了消息。
“好吧,等我打完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