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3-21 海水蓝 论语第一篇学习心得12

我比较认可译文一对原文的解释: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的这个治国方法到今天仍然完全适用,讲和谐不就是思想潮流的复古吗?古为今用的很好典范。光讲和谐,不讲法制,没有保障的道德又流于疲弱,容易被劣币驱逐良币。

看古文,感受到中文之美。当时纸尚未发明,先辈们采用竹简牛皮绢绸等作为代用品。在物质贫乏的年代,物质得来不易,知识传播也很困难,思想表达想通过书面写的累赘些都极不易。先辈们把一段思想尽量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但又不失华美,这正是令我叹服之处。

【原文】

  1·12 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3),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1)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2)和:调和、和谐、协调。

  (3)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4)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一】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译文二】

  有子说:“礼的用处,以享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享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不可行。只知道享乐而享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行不通的。”汉代儒生仍持此说,见《论语集解》何晏,汉代应详细该是师承关系,所以采纳了颜氏之儒的意见, 和,谦和也。误解有若用意,有若是哑巴吃黄连,吃了哑巴亏,礼有何用?故以谦和穿凿附会,心里也觉得没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