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别人的现象场》学习笔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记得在2年前,我在上海参加一个培训课程,在开课的当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互动游戏,让我们先静坐10分钟,只关注自己的呼吸,完全的放松自己。培训室顿时非常安静,这时音乐缓缓响起(我不知道是什么音乐),当我听到音乐后,脑海中自然浮现出的画面是,湖边有个美丽的姑娘在洗衣,湖面小舟上有鱼翁在钓鱼,远处云雾缭绕的高山,朦胧中似乎有一个头戴斗笠的仙人在吹奏笛子,笛声悠扬婉转,韵味十足,让人心旷神怡,我非常陶醉。当我正在享受那一刻的美妙时,突然有低低的抽泣声,我不知道来自于那里的,我没有去探究,继续欣赏美如画的风景,但抽泣声越来越大,越来越近,最后嚎啕大哭,我一下子回到了培训现场,因为哭声就来自我旁边的同学。

接着老师让我们全体安静,小声问她看到了什么,她说看到了爸爸妈妈正在吵架,吵得特别厉害,她就站在旁边哭。老师让她换着自己是妈妈,然后她开始情绪非常激动,手舞足蹈,似乎挣扎得特别厉害,然后老师把自己当作父亲,试着叫她的名字,她才慢慢的安静下来,变成了自己,回到了现场。我们所有现场的人都很惊讶,为什么同一段音乐,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场景完全不一样。而她是怎么了?

老师说她进入了爸爸妈妈的体验现象场。我当时真没理解什么是体验,什么是现象场,今天学习了武志红老师心理学《进入别人的现象场》,有了一点点体会,那我试着给你分享一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什么是现象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我,是一切体验的总和”;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就需要进入他的现象场,体验到他的体验。

现象场就是一个人的体验和时空等环境因素的结合。

每个重大体验,就是一个“现象”,而时空,就是现象发生时的场,它们结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现象场。当然每个特定的时空,都有很多细致的环境因素,时间、地点、认为、环境等。

二、进入他人的现象场

1、进入他人现象场的方法

进入他人的现象场,成为他人。

武志红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我们做一个练习
—— 成为你的母亲。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具体操作如下:

1)找一个宽敞的地方,站着,安静下来,闭上眼睛,感受你的身体,如感受你双脚踩在地上的感觉,感受你的双手,感受你的脊柱,感受你自然而然的呼吸,放松;

2)想象母亲出现在你左边一步远的距离。尊重第一时间出现的画面,不要做任何头脑上的努力,比如修改想象。那么,在这个画面中,妈妈具体是什么样子,她的年龄,她的衣着,她的姿势,她的表情……看着妈妈的样子,看得越真切越好;

3)仍然闭着眼睛,左跨一步,进入妈妈的身体,并做出妈妈的姿势,就好像你成为了她。从现在起,你就是她;

4)睁开眼睛,以妈妈走路的姿势走路,以妈妈说话的方式说话;

5)这个时候你可能会自动想起,妈妈留给你的一些关键印象,那么,试着去体验妈妈在这些关键时刻的体验;

6)进行十分钟后,停下来,站好,保持身体的自然直立;

7)右跨一步,离开妈妈的身体,进入你自己的身体,重新成为你自己;

8)闭上眼睛,感受你自己的身体,自然而然的呼吸,大概一两分钟后,睁开眼睛。练习结束。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体验,你是怎样的呢?

2、进入他人现象场的价值

如果我们进入了一个人的现象场,了解这个人的十个重大体验,就深刻地碰触到了他。

当武志红老师进入父母的体验现象场时,本以为对父母已经非常了解了,但这样的练习,让他迅速体验到了一些极为深刻的理解,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然后他回家和父母好好一谈,已经七十多岁的父母哭得泣不成声,化解了他们的这份体验。

很多人作父母体验时,本来在和父母关系中受到很大的伤害,没法化解,但因为体验到父母多个重大体验后,他们对父母有了深深的谅解。

也有的父母,进入孩子的体验现象场,解决了孩子莫名的贪食症。

通过进入他人的体验现象场,设身处地体验他的体验,更加了解他、理解他,化解了自己的纠结,也可以化解他人的体验。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三、我的学习感悟

1、我进入母亲的现象场,成为“母亲”

当我进入母亲的现象场,首先看到的是母亲穿着她常穿的波点棉绸衣服,站在一旁,讨好的对着我和父亲笑着,然后我进入母亲的身体,然后象她一样一瘸一拐的走路,走起来有些吃力,眉头自然的紧锁,一脸的焦虑,大概只有2-3分钟,我突然离开了母亲的身体,回到了自己。我不勉强自己继续这个练习。

我知道,我抗拒做母亲,她的焦虑、她的痛苦、她的自卑我非常讨厌。我很清楚她生活的种种不易,都跟她1990年一场车祸有关,从此她有了残疾人的标签,她的不甘,她埋在心里的恨,从来无处宣泄。我害怕触及她内心的那份痛,我也不愿意面对她曾经带给我的伤害。

今天,我越来越理解母亲,虽然没有完全的化解她的体验,还有我那份体验,但总是在进步。

2、关于体验

当我们进入别人的体验现象场时,我们的体验是真实的吗?人的大脑的意识,能完全脱离对体验的超控吗?

我想,每个人的练习的程度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完全不一样,我们大多人不可能完全成为别人。

但通过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练习,对心理学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了解自我、理解他人,疗愈你我,给予他人最好的抱持,做最好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7年11月11日 坚持分享第92天 对待谎言的政策,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孩子撒谎时,父母会非常生气,...
    周老师成长记录仪阅读 1,332评论 0 0
  • 生活有时就是这样,骨子里让你做一个理性人,到表面上还要让你做一个社会人!——这就是所谓的面具吧!这也是在中国我们每...
    阿部力东阅读 2,454评论 0 0
  • 文/半瞎子 云在头顶 集结又散去 撑伞的荷,伫立在水里 铺满碎石子的长堤 风吹过两岸芦苇 吹过你红晕的脸颊 我幻想...
    带路阅读 1,20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