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变革的方法》有感
今天的阅读拓展了我的视野,深化了我的思维,使我对变革的底层逻辑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要实施变革,必须着眼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变革者一定要有定力。所谓定力,也就是愿力,要有长期主义精神。任何变革都会出现事到半途仿佛失败的境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坎特定律。遇到这种情况,要坚定信念走下去,这是任何变革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种现状。
坎特定律有四个象限,称为变革微笑曲线。第一阶段是拒绝,第二阶段是对抗,第三阶段是探索,第四阶段是投入。其中,第二和第三阶段处于谷底。
这一变革微笑曲线确实反映了我校课堂教学变革的规律。尤其是在这个学期的开学初,直觉让我们看到了教学改革仿佛失败的表象。其实,这是成功的前奏。如何从谷底走出?不要等待,要加速行动。
在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在看似“停摆”的时候,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原因。通过讲座和课堂教学研讨,我们打破了这一局面。期末阶段老师的课堂教学和经验案例,我们看到了改革的红利,我们正突出重围,走出谷底。
变革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关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曾说过:"管理学首先是关系学。"在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关系。只有让组织目标融入个人目标,将个人目标提升到组织目标的高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也就是说,要鼓励教师实现个人目标,并将其融入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中,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人性中主动积极的一面。
提到"管理学首先是关系学",很自然地让我们过渡到变革的第三个底层逻辑——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变革中塑造组织的品格。价值观是高管给自己戴的紧箍咒,而不是要强加给组织中的每一个人。核心价值观首先需要领导个人认识到位,然后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制度中,慢慢影响身边的人,而不是通过说教的方式进行。
进行变革的第四个底层逻辑是平衡,要创造第三条道路。用一个关联词语来形容就是"既要...也要..."。以我校的课堂教学变革为例,我们既要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式,也要注重成绩。如何在这两条道路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这是我们需要平衡的一个关键点。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找到了实现两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转变学习方式。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以终为始,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研究。通过加强专题研究和堂堂清研究,我们不断推进教学改革。
变革的第五个底层逻辑是人性。要让天使跳舞,让魔鬼睡觉。意我们要鼓励先进,同时允许落后。我们要发掘人性中的善意,鼓励每个人淡化弱点,发挥优势。
综上所述,若能在变革中注意这五个方面,把握好原则,那么成功的变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