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讲到,作者曾经在100多年前就预言,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将会逐渐演变成全社会的共性需求,这一点现在也逐步被验证。
那么,究竟什么是“炫耀性消费”呢?
作者认为,主要是指富裕的上层阶级,也就是作者说的那个年代的“有闲阶级”,通过对超出实用和生存所必需的物品,进行浪费型、奢侈性和铺张浪费,以此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以及相关的荣耀、声望和名誉。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男权社会一直居于核心地位,这些富裕的“有闲阶级”的男性如何花钱如流水是理所当然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男性周围的女性如何花钱,才是决定男性有没有面子,够不够炫耀性消费的关键所在。
女性如何成为“代理性有闲”阶层
这一段事实可能很多女同学不喜欢听,这里提示一下,这里我们只说陈述历史事实,并不带有任何歧视或贬义色彩。
作者首先提醒说,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自父系氏族社会至今,女性的角色主要体现为一种从属性。
在野蛮时代,部落打仗和外出打猎都是男人的事,看起来重要且富有荣誉感;而为这些勇敢的战士准备吃喝,生儿育女,则是女性的事。
同时,在漫长的野蛮时代和封建王权时代,女性长期具有某种男性财产的属性。她们可以被转让,可以被侵占。这是历史的悲哀。
这些扭曲的历史痕迹,在今天看来可能很难理解,特别是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中国。
但即使在中国,也是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完全从封建时代的社会约束中脱离出来之后,女性地位才有了实质性上升,但男女平等在全球仍然任重道远。
作者提醒说,在历史上,这些“有闲阶级”女性的各种福利获得,并非完全来自高阶权势男人们的宠爱,而是男人们为了满足自己“明显有闲”和“明显消费”的炫耀性需求。
作者还发明了一个有趣的名词,叫“代理性有闲”。意思是说,只管花钱的女性,虽然并不直接拥有男性的财产,也不从事任何生产性劳动,但她们都有一项重大的日常任务,那就是替男人把钱花好,并展示各种花钱的结果,比如光鲜的衣着,昂贵的首饰等等。
作者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层,她们本质上是高等的有闲阶级的附属或派生品,是为了有闲阶级的荣誉,而执行一种“代理性有闲”的职责。
具体来看,执行“代理性有闲”任务的女主人和家庭成员,最明显的炫耀性消费,会体现在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其中,特别是女性的服饰,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文明里,都成为炫耀性消费的重中之重。
比如,中国封建皇帝的后宫嫔妃们,就有严格而繁琐的衣饰规范。在清朝《大清会典》图卷和《大清通礼》卷中,从皇太后、皇后到皇贵妃,其正式服装都大有讲究,甚至具体到她们耳朵上打几个孔,戴什么样的耳饰,都有详细的规定。
而这些宫中最尊贵女性的服饰,串起来既不舒适,也不方便,其主要目的是清晰标注权力等级,显示华贵,炫耀财富。类似情况,也出现在17世纪光荣革命之前的英国,以及18世纪大革命之前的英国,以及18世纪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宫廷和贵族之中。很多民族复杂的女性服饰,也有炫耀性含义。
“代理性消费”如何从有闲阶级向社会蔓延
但是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女性地位明显上升,曾经严重约束甚至伤害女性健康的很多传统,已经被打破。比如残害中国女性上千年的缠足陋习,伤害欧美女性数百年的束胸和勒腰恶习。
但新世代女性在“代理性消费”方面,却仍然延续着某种强大的历史惯性,只不过换成了新时代所推崇的各种新的炫耀性消费。这一方面可能是男女平等并未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也是女性自我价值认同的体现。
只要你看看各种以女性为对象的奢侈品,在全球有多畅销就明白了。当然,现代富裕阶层的男性在奢侈品上的消费也是如此,我们在这里只是跟随者作者的视角,从女性这一典型群体作为一个切口来看待,有关男性的部分下一篇再讲。
作者认为,随着工业化带来的物质极大丰富,以及基于市场需求的服务创新不断,“炫耀性消费”已不再只是传统的“有闲阶级”专利,而是迅速向中产阶层延伸,形成了万亿计的大产业。
比如,作为结婚信物的婚戒,不同社会阶层的女性会如何选择?她们会看等级和价格,如果选同一个品牌,那一定会区分婚戒钻石的大小,从而区分社会阶层,并显示新郎的财富实力。因为钻戒的大小,是关乎男人面子的大事。这很庸俗,却是全球通用规则。
再比如,即使是用同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不同阶层的女性可以通过材质和价格不同的手机壳,实现“炫耀性消费”。有的手机壳价格是手机的数倍,甚至在手机上镶钻,来展示财富地位。
当然,时代在进步。除了吃穿用住行,作为帮助“有闲阶级”进行“代理性消费”的新世代女性,也在不断升级她们的花钱方式,比如通过慈善公益介入公共性事务,也有利于展示男人的权势和财富。
一是通过各种捐赠,支持教育、医疗、贫困、环保等公益项目。比如2000年,由盖茨夫妇捐资成立的“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20多年来,在全球扶贫、疾病研究等领域,捐赠额超过500亿美元。这个基金会,让盖茨名垂青史,也让盖茨前夫人超越同代女性。
二是创办公共性项目,尤其是在艺术和教育领域花大钱。你可能知道,纽约有一家藏品丰富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在最繁华的第五、第六大道之间,梵高、毕加索的传世精品让人流连忘返。
这个博物馆的创办者,就是小洛克菲勒的妻子,艾比*洛克菲勒。1929年,洛克菲勒家族花钱支持她办了博物馆。后来小洛克菲勒去世,他儿子小小洛克菲勒,继续花钱支持这个“妈妈的博物馆”。
因此,在美国老一代富豪中,关于洛克菲勒家族的影响力和荣誉感如何体现,你看他花巨资支持小洛克菲勒夫人创办的博物馆,就是最好的正面。因为这不仅需要巨大财力,还要有艺术品味和文化修养。
当然,作者在1899年出版这本书时,显然无法预测美国富豪的夫人们,将如何进行全新的“代理性消费”。但小洛克菲勒夫人和盖茨前夫人,用家族的财富造福社会,也为家族增添了无上荣誉。
“炫耀性消费”如何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
不过,“有闲阶级”女性在“炫耀性消费”中造成的浪费问题,一直引发诸多批评甚至仇恨。
很多人把奢侈消费称为浪费,因为它大大超过其实际效用需求,似乎无益于人类生活或人类幸福,并有可能对人类社会有限资源形成掠夺和挤占。
但是作者认为,在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里,物品或服务的具体效用是次要的。物品和服务需要的原材料的珍惜程度,所花费的人工之多和时间之长,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对财富的敬畏,可以满足有闲阶级的某种偏爱,因此这种浪费也就值得了。这个观点可能很多人也不认同。
他还说,有些炫耀性消费一开始可能是浪费性的,但随着更多人有能力和有意愿跟随消费,那些曾经的奢侈浪费,慢慢就变成了生活必需品。这是时代的进步,不能简单说是浪费,比如地毯、礼帽和首饰,最初都和大多数人无关,但随着这些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它们早就不是奢侈品了,相关生产和销售创造了更大价值。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很有见地的看法。因为全球消费产业的起步,以及当代消费社会的来临,离不开“有闲阶级”女性的炫耀性消费,正是在她们不断花钱的引导下,生产和服务才不断迭代。在这个过程中,女性以她们的好奇和品味,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也事实上造福了我们的生活。
——文章节选自《何刚*财经大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