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分析之95后
一、背景:新时代的文化反哺,大人们的“权威形象”正在崩塌,孩子与父辈有隔阂。
中国过去30年社会发展之快,导致不同代际之间的生活方式、知识结构、经验判断差异很大。彼此缺乏对方的体验,沟通时往往鸡同鸭讲,在95后这批互联网“原住民”身上,这些特点尤为明显。
二、不同时代的孩子和父母关系
前互联网时代:孩子内心认同父母懂得多,父母更有经验;
互联网时代:孩子可能认为,父母未必比自己懂,大人们讲的未必对。
比如,
1.互联网上的流行语、热门话题,往往年轻人最早知道,反而父母长辈比较“无知”。互联网的青年亚文化反过来影响了主流社会。
2.孩子们在网上表达情绪时,借助各种符号、语气词、感慨、动画,许多父母看不懂,如果一一追问到底,解释起来很麻烦。越解释,孩子越感到“原来你们和我活在两个世界里”。
三、95后选择QQ空间,而非微信
原因:
1.95后有个性多元的社交需求,QQ空间提供丰富绚丽的功能。
如社交群,58%会加入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关的社交群
2.关注多元话题,如明星和游戏
对明星和游戏话题的兴趣高,如EXO、鹿晗和TFBOYS,英雄联盟、斗地主和传奇。
互联网改变了原本社交圈的“同质性”来源,亚文化的认同圈子更加普遍,也更加重要。
3.自我表达,寻求认同,重共同的兴趣爱好
95后在网络上的甄别方法,或许不是品牌消费,而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如果我说的名词你听不懂,我就把你排除圈外。通过只有圈子中的人才能解码的符号,年轻人进行自我表达,也在寻找群体认同。
4.在意精神世界,希望与众不同,寻求认同
95后,物质生活没那么多包袱,就容易往内心走,特别在乎自己的精神世界,情感需求强烈,总是想让自己舒服,心情愉快,与众不同,收获认同。
在某种程度上,95后拥有了仅属于本代人的认同符号。
5.微信朋友圈是中老年人的最爱,95后不方便说话
Cynthia:中老年人的社交关系,固化在微信上了,不会轻易转移阵地;且QQ对于他们来说太吵,消息太多,功能太复杂。
总结:对于95后,不同的社交媒体(空间和微信),将自己的人生阶段和社交圈割裂成截然不同的两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