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黑,雨丝丝。云南的春天本是最温润的季节,却因一场春雨倒回冬日的寒凉。
这寒凉却不曾减了小棉袄的兴致。学完正式开学前的最后一节钢琴课,学习获得的成就感和老师的鼓励让她欢欣鼓舞。一路上和同事家与她一起学习的小孩叽叽喳喳像只快乐的小鸟小嘴巴巴不停歇。
给她买了她爱吃的烤肠和豆浆。回到家却都已变得冰凉。给她热好后她准备开心的吃她的小点心。我自己则进入厨房开始打扫卫生。
不一会她就尾随着我叽叽呱呱地讲起我上班期间她和我同事家小孩一起玩耍时发生的趣事。这一刻内心无比宁静。最爱的人就在身边,岁月如此静好而温馨。孩子肯如这般和我交流,已经足以说明这一段学习家学以来我的改变终于让孩子重新建立了对我的信任和情感链接,再次如婴幼儿期时彻底对我敞开心扉。我的内心更觉安宁而美好!
不一会讲完后她转身回客厅准备吃她的小点心。不到一分钟,客厅传来她的叫喊声:“妈妈妈妈,豆豆把我的烤肠叼着跑了!”接着就是撕心裂肺的哭声。
“多大点事!别哭了!”心中这样想着,嘴上正准备出口,突然想起家学课程中所讲的341法。这是一个契机,可以让孩子在事件中学会情绪控制。我压下了几乎快要脱口而出的话。走到她身边抱住她:“豆豆偷吃了你的烤肠,是不是特别伤心难过啊?”她边哭边点头。声音越发大了。(豆豆是一只小泰迪,女儿从小热爱小动物,从会说话就和我要狗狗,后来我朋友送了她一只,给她高兴得不得了。平时吃饭都是她自己吃一块肉,就一定夹另一块放豆豆碗里。)
若是月余前,我一定会脱口而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根烤肠而已,吃了就吃了,你吃什么不给它啊?”家学课程的学习让我知道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我也思考了孩子为何会对这件事有如此激烈的反应:烤肠一类食物,因为担心卫生和原材料问题,我很少让她吃。所以每次给她买她都特别开心。豆豆偷吃了她的烤肠,她的伤心其实不亚于被夺走最心爱的玩具。
于是我轻拍着她的背,尽量温和的对她说:“难过就哭吧,妈妈陪着你。”孩子越发大声的哭泣。一会之后她慢慢停止哭泣。这时我问她“现在好点了吗?”她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疑惑了。下一步孩子的动作让我再次吃惊。她撵着豆豆跑,一直到抓住它为止。然后用她的小手一下下打在豆豆的嘴上,连续七八次。
我愕然了,却也释然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此时的行为不正是她以前犯错被我揍时的行为缩影么?这一刻。我很无语。也再次为自己曾经给孩子挖过的坑无比内疚!
整个过程我只是在旁观,一言不发。直到她自己冷静下来,又忍不住对着她平时宝贝不已的豆豆嘟囔“叫你不听话,打疼了吧?”这不还是和我以前怒气上头揍完她后的心态、状态一样么?
小小的孩子发泄完毕,又安抚着她的宝贝狗狗。看着她逐渐冷静下来了。我问她,“现在觉得怎么样啊?揍了豆豆一顿,解决问题了吗?”她告诉我:“没解决,可是很解气呀!”那一刻,我不觉惊出一身汗!这不正是以前孩子犯错后我揍她之后的感觉吗?正如家学课程老师所说,这根本就不是解决问题,纯粹是为了发泄情绪!
孩子如果继续如同原来一样被对待,她的未来不就是我的今天吗?这个时刻,已经不再简单的是引导孩子,而是和孩子进一步情感链接的时刻和引导孩子正向面对情绪的时候了!
我温和的对孩子说“姑娘,那我们来看看,现在豆豆偷吃你烤肠的问题解决了吗?”她有点沮丧的嘟着嘴:“没有。”“那你刚才那么生气的揍了豆豆,你觉得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呢?”“不是。”孩子又答。“那你看,以前你犯错妈妈揍你的时候是不是和你今天揍豆豆是一样的呢?揍完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啊,对吗?还害得你很伤心,认为妈妈不爱你了,对不对啊?”她点点头。眼睛里又有了泪花。相比定是又想起了自己以前的委屈了。
“妈妈为以前没有控制好情绪揍你的事和你道歉,你也原谅了妈妈。现在妈妈再次和你道歉,你能给妈妈改正错误的机会吗?”她非常肯定的点头。“你看你打完豆豆后是不是又怕揍坏了它啊?妈妈以前揍完你后也一样。所以这种情绪发泄方式是不是又不能解决问题,又会带来伤害啊?哪我们现在来想一想,以后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咱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摇摇头“不知道。”“我们来想一想,豆豆是在哪里偷吃了你的烤肠的啊?”“在茶几上。”“茶几上啊?那豆豆知道这是你的东西它不能动吗?”孩子不出声了。
“现在咱们再来想想怎么杜绝这种问题再次发生好不好啊?豆豆只是一只狗狗,它只知道看到吃的就去吃,对吗?”“嗯!”“哪以后怎么办啊?”“我会把我的东西收在豆豆够不到的地方。”
问题解决了,孩子也完全放下了。而且知道了发泄情绪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伤害。也让孩子知道了妈妈曾经因为她犯错打她是错误的行为。所以孩子也真心的再次接受了妈妈的道歉。
家学课程学习不过一月而已,对我和孩子关系的改变却并非一点点。未来两年的学习相信自己能通过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给孩子撑住一方天空,让孩子收获一份未来幸福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