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2°,晴。
本周发了25条朋友圈,写了3篇稿,7篇轻社群,1篇简书;看了4本书,1部电影,做了一次主题阅读分享。
01 之所以感到辛苦,是因为在走上坡路
这周的任务明显加重了许多,源于被一句话激励着,不敢松懈:想要做成一件事,做到1,是你该做的;做到0.9,也不会有人跟你计较;但是你做了1.1,长久下来,你的光芒必定无法遮挡”。
说到底,谁不想做成一件事呢。我就是大大方方承认,我想做成一件事!
自从开始做轻社群,每天的生活就变得不一样了。
现在每天一早要起来写内容,一边想主题,一边组织语言,还要一边看着时间,不要超过推广的黄金时间,精神紧绷着,都忘记了什么是困。
总是说要做到早睡早起,但也还是维持着晚睡早起的状态,导致常常感到身体疲乏。之前没有做轻社群,偶尔可以偷懒放松一下;但是做了之后,想偷懒的时候就会有罪恶感,因为付费用户在等着你的知识分享。
在做这件事情之前,虽然也想到会辛苦些,但是真正开始做了,发现心里还是忍不住叫苦。因为有了付费,心态会改变,有了责任和义务意识,不再是随心所欲的想写就写,不想写就不写。
不过,再怎么感到辛苦和累,都不能够泄气,因为这是走在上坡的道路。自我激励也好,打鸡血也好,跟自己死磕,咬咬牙挺过去才是做事的王道。
02 不东张西望,埋头苦干
这周的复盘,说实话我没有太多的大道理需要讲,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感悟给到大家,回顾这一周,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不东张西望,埋头苦干。
以前在找定位的时候,这里张望一下,那里捣鼓一下,看什么都好像可以说出些大道理来。现在不再张望了,从熟悉的领域开始去认真做一些事时,才发现注意力就只集中在一个地方,心里想到的全都是“这件事要怎么做”。
比如我在写轻社群,主题是朋友圈打造。我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朋友圈,今天我写了这个干货,明天我还可以写哪个干货?我现在的知识还足够写多久?有365天,我还有360天的内容要从哪里吸收?
全都是问题,全都是花时间去做的事,怎么可能还有时间去东张西望,还有时间去讲大道理?没有的。
我很喜欢“匠心”一词,用匠心去做产品时,你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出发去找,而不是从外界去找对标。把产品打磨好了,产品本身就会把你的价值传达出去,不需要你敲锣打鼓,人尽皆知。
这也让我想起来这周发生的一件事,三款app同时宣战微信,还上了热搜。很多网友调侃,说微信屏蔽这三款app的创始人。对于这件事,真心觉得是个笑话,想必看热闹的也都是外行人吧。
不说微信有多好,但是个人觉得微信之父张小龙是有匠心的,在他手里的微信,对标产品一定不是市面上的任何一款产品,而是微信本身还可以做成什么样。
我在做轻社群的时候,也害怕跟别人做的一样,因为我不想被认为抄袭,我希望这里面是有我自己的特色。一开始我盯着别人看,发现受限真的是太大了,很容易就真的做的跟别人一样;当我专注回自己在打造朋友圈的过程里,我才慢慢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写出了自己的观点。
所以啰嗦了这长篇大论的,无非就是想明白了一点:做事就关注回事情本身,思考如何把事情做好;辛苦是会有的,适当的调节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