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围绕同一个主题运用排比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引用三句古诗词增强句子的表现力 原句:战士说昔我往昔杨柳依依恋人说杨柳岸晓风残月挚友说杨花愁杀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主题愁)
仿写:世间的离恨大抵都如此有人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有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人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主题失落)
自创:世上每个人都有喜悦的时候,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有人“晴空一鹤飞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有人“相笑傥不止东风复西边。”(主题:喜悦)
10.15
描写某种植物时可以从它的形状和颜色入手原句椭圆形的小叶片叶片的边缘呈锯齿状叶片正面是暗绿色的背面颜色较浅。
仿写:阳台上的水仙宛如一位身穿白纱裙的女子手擎一把青绿的油纸伞水仙的根茎如蒜头一般爬满了丝丝根须水底的蒜瓣洁白透亮十分饱满瓣上簇拥着青葱的嫩芽娇滴滴地在水光中翩翩起舞。
原创:荷花在池塘中翩翩起舞,宛如一位身着白衣的仙子,叶如翡翠般碧绿晶莹,花如白玉般纯洁无瑕,荷花白色的花瓣如同柳叶,绿色的叶子如同一个玉盘,在池塘中开的正盛。
10.16
描绘事物的具体名称可提高文章的真实感增强内容的可信度。
例如,在描绘花园时可以写各种各样的花草如蝴蝶兰桃花吊兰"月季等这些具体的名称增添了文章的真实性使得花园缤纷多彩的形象变得真实可感。
再如,描绘菜地时可写菜地上具体种植了哪些蔬菜文段示例如下屋外的菜地一畦一畦绿油油的白菜菠菜萝卜蒜苗等秧苗都已经长到脚踝那么高了。
自创:书架上一层层都摆满了书,《最后的夏天》,《小王子》,《海底两万里》,《城南旧事》等书以微微泛黄,不知看了多少遍。
10.17
取事物色彩形态等方面特点将其比喻成具有某种特征的人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原句:它奶白的皮肤上抹着一层薄薄的红胭脂像是一个温柔水灵的少女。
仿写:尚未成熟的柚子通体青绿隐匿在密密匝匝的林叶之间像一个害羞地躲在人群中的孩子。
自创:秋天树叶仿佛是一个会跳舞的精灵,从树枝上翩翩起舞而下。
10.18
在一个句子中连用 2~3 个双音节的颜色词增添句子的画面感和表现力。
原句:在青翠与娇红交映的枝杈间多了许多挂着的淡粉色卡片。
仿写:在漫山遍野的翠绿与草青之间一个墨黑色的点自蔚蓝高空闯入——无人机将定格此间绿意传递给无法到来的远方的人们。
仿写:在红艳与嫩黄交织的草坪上,一点点碧绿,从中闯入,相机将这片美丽定格,供给更多人欣赏。
10.19
将人在不同心情下看同一事物得到的不同感受作对比,突出当下的情感。
原句:剪刀的咔嚓声和纸屑的簌簌声以往总令我放松,今夜却叫我心乱如麻。
仿写:从前在我眼中无趣又难熬的羽毛球比赛,因有你的陪伴而变得充满趣味。
自创:从前在我眼中有趣好玩的秋千,这时候却因为你的离开而变得十分无趣。
10.20
用事物外观上的陈旧(褪色、变形等)来表现使用之频繁,进而表现人物的努力和认真。
原句:摸得皱皱巴巴的演讲稿、日复一日的背诵、不停的试讲……数周的付出,终于换来了此刻的掌声。(皱皱巴巴的演讲稿是反复翻阅的证明)
仿写:日日奔走在山间,她脚下那双原本亮白的鞋子,如今已经沾满了泥土和灰尘。
自创:今天他又翻开了那本已经有些泛黄的书。
10.21
化静为动,赋予无生命的静态之物以生命,增强句子的表现力。
原句:我见证过剪刀下喜鹊飞上花枝的刹那,也目睹过色纸上锦鲤游入叶下的瞬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间小屋里的故事。
仿写:山风吹来,逗得纸上的蝴蝶振翅翩翩,仿若画中仙
自创:手中锦囊上的竹子摇晃着自己的身体,如同一位优雅的舞者。
10.22
利用用与回忆中的某一关键物或人有关的诗句来引入回忆,既增添文章的诗意,又使得引入更加自然。
原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教室里回荡着杨万里的《咏桂》。伴随朗朗诵诗声,我恍若看到了黄白色的桂花,闻到了缕缕桂花香,忆起了去年的秋天。
仿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轻念着书页上的这句诗,我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到万里之外的家乡。
原创:“登高一眺望,风物凄以肃”教室中回荡着《秋日观嫁楼晓望》,我不禁回忆起前几天在山上看见的美景。
10.23
在一个在一个句子中,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丰富句子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
原句:今天亦如常,爸爸背着手卖着关子,直到我罗列了近十种食物还未猜中,神色渐渐失落,他才把食物呈到我眼前,一字一顿逗我道:“桂——花——糕!”
仿写:张大爷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广场上,只见他身穿白色的太极服,手里还拿着一把木剑,看到我爷爷以后,他挥了挥手中的剑,眉飞色舞地喊道:“老李,你今天迟到啦!我自己已经练了好一会儿了。”
自创:老师喜新于色,嘴角都快咧到眼睛那儿了,他手中拿了一张白纸,将它翻转过来后,兴高采烈的对我们说,“恭喜大家,我们班这次拿到了文明班级哦!”
10.24
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展现时代/生活/历史/文化等宏观层面上的变迁。如本文②段,用“黑漆门上的红色圆心已掉了皮”这一细节,体现大宅院的衰落和破败,进而体现历史的更迭。
再如,可以用书籍装帧的变化展现印刷出版和文化的变迁,具体文段示例如下:尽管博物馆复刻的竹简上面的字小如豆,但作为载体的竹简却看上去颇有几分重量,无怪乎古人有“学富五车”之说。我想起课堂上轻薄简便、图画丰富的教科书,想起书店里精心设计、样式丰富的精装书,想起图书馆中便于收纳的成千上万本纸质书,不禁感慨印刷科技的发展与人们阅读观念的变化。
自创:看着简述上那用毛笔上写出秀丽的字,我想起课堂上用的硬笔写出的小巧的字,不禁感叹到人类文化进化之快以及人们用笔观念的变化。
10.26
引用名著时,可结合文章主题,选用合适的一些内容细节,使引用内容与文章更契合。
原句:我们震撼于保尔在骑兵部队里冲锋陷阵的勇气,敬佩他在苦难的淬炼中仍保持着闪耀的初心。我们抱着才印刷不久的《西行漫记》孜孜不倦地读着,为红军战士们刚毅勇敢的精神所深深感染。
仿写:我追随《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痕迹,来到地坛古园,遗憾他“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与他一同思考:未来的希望在何处? 我捧着余华的《活着》孜孜不倦地读着,对福贵的态度从指责到释怀,慢慢明白要以一颗坚韧的心面对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
自创:我捧着罗广斌,杨益言写的《红岩》津津有味的读着,敬佩红姐在审讯室中受到种种酷刑,却依旧保持着顽强的革命精神,被她的品质深深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