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破五节”。破,是破除禁忌的意思。
在农历的春节,有很多规矩,比如:不能用生米做饭、不能动针线、不能打扫卫生、不能打碎东西等等。而在初五之后,这些禁忌宣告破除,所以称之为破五。
小时候过年,家里的很多规矩原来都是这定的。有时候一不小心破了规矩,挨骂都是小事,还会挨揍。过年时,白色的衣服不能往身上穿,更不能戴在头上,视为不吉利。有一年大年初一,我把白色的毛巾顶在头上,结果狠狠的被妈妈揍了一顿,现在记忆犹新。印象中小时候不过破五是不能动刀的,也就是说所有做饭的东西都是提前准备好的。 也不能动针线,这几天妇女们都不干活,享一下清闲。家里的垃圾不清理出去,直到破五才彻底清出去,这叫不散财。破五的早晨要吃面叶儿,就是稀饭锅里面铺上大大的面片儿,并且最好不弄烂,这叫补窟窿,意味着今年把外债还完,不欠债。这可能也就是破五被称为“送穷日”和“迎财神”的由来吧。
所以破五这天,又是店铺开市和祭财神的日子。店铺开张,是新的开始,因此“破”并不全是“破除”的意思。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的破,是超过。破,是勤奋,是辛劳,是孜孜不倦的练习,让自己由量变达成质变的过程。一分辛劳,一份收获。想要有所成就,就必然付出足够的努力。
孔子“韦编三绝”,读《易》的时候,穿竹简的牛皮绳磨破了很多次。“破”也是磨破。干一行,爱一行。专注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才能有所突破。这就是所谓的工匠精神。
南宋夏元鼎有诗云:“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如果不能识破书中的奥秘,那书看越多,人越傻。想要下笔如有神,除了下苦功夫,精心专注,还要懂得慎思、明辨、笃行。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行动,才能看破虚假,看出道道。
“破”的本义,按《说文解字》的说法是“石碎也”,指事物改变原有的状态,呈现新的面貌。
不破不立,打破旧的,才能产生新的。凤凰涅槃,五百年自焚为灰烬,然后在灰烬中重生。雄鹰垂暮,嘴骨会因为弯曲过深而无法进食,必须磨去嘴骨,忍受剧痛才能换来新生。昆虫成茧,密密麻麻地黑暗之中,破茧才能成蝶。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沉溺在自己的舒适区,只能消磨斗志,碌碌一生,想要新的开始,新的机遇,就得尝试去打破一些东西。打破束缚,人才能看得更远,有更开阔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更大程度上,丰富自己的生命。
李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里的“破”,是排除万难,也一定要抵达沧海的决心和勇气。
人无志,无以立。没有志向的人生,只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漂泊一生,也无法抵达彼岸。人生总会有困境,总会有挫折,没有远大理想的人,往往一蹶不振。一个人立志坚定,那么什么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王阳明说: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某种意义上,就有了克服万难的勇气。
新的一年,在自己的工作上,下苦功夫,精心钻研,明辨慎思,这样才能“下笔如有神”。有理想的人,不会浑浑噩噩地生活,他们永远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生活充实而幸福。
今日破五,挥手告别过去,以新的面貌开始一年的努力!
今日破五,早晨读了一篇文章,有感而发,文中内容一部分借鉴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