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
先来说说那个青眼有加的阮籍吧。
阮籍不经常说话,但他看人很有特色,对讨厌的人用白眼,对喜欢的人用青眼。
阮籍母亲去世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但因为嵇喜在朝为官,也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于是,也不管在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嵇喜来了一个大白眼。后来嵇康带着酒夹着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真不可谓不任性不羁。但是即便如阮籍这样高傲任性,狂放不羁,也有他不得不勉力要应付的人。
司马昭为拉拢阮籍,要与他联姻,做儿女亲家。阮籍无法直接拒绝,便日日醉酒,接连60天,使司马昭无法开口,只得作罢。
一连60天,日日醉酒,应付的好辛苦!他不但不能像对嵇喜一样,直接给司马昭一个大白眼,也没有勇气直接当面拒绝,只能这样勉力迂回,不可谓不辛苦。阮籍,你的孤傲直白呢?
嵇康和山涛
嵇康是那个时代在外貌和风神上最有魅力的人之一。山涛评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来有人对七贤的王戎说:“嵇延祖(嵇康之子),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回答:“你这样说是因为没见过他父亲。”嵇康的风神由此可见一斑。
嵇康是曹家的女婿,因此在当时的政治中,他倾向于曹魏皇室一边,对司马家采取坚决不合作态度。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表面看似与山涛断绝关系,其实只是借信明志诉说情怀。一句“非汤武而薄周孔,月明教而任自然”,传遍魏国士林,矛头直指司马家的虚伪,招致司马氏记恨。后来嵇康被捕,他没有把一双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嵇喜,而是把他们托付给了山涛,可见嵇康对山涛的信任和亲密关系非同一般。
嵇康对司马家的高傲不合作态度,终于引起司马昭的杀心,在网罗了一系列罪名后,嵇康终于被押上刑场,临行前,索琴而弹,不动声色,从容赴死。《广陵散》从此成为绝响。
嵇康走了,带走了《广陵散》,他的刚肠嫉恶,宁折不弯的精神品格,以及视死如归的从容雅量,如皎皎银河星,熠熠生辉,光照古今。
嵇康死后,山涛对待嵇康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把嵇绍培养成才。“嵇绍不孤”的成语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