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成长的榜样
——家庭教育乃教育之首
说起教育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孩子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如今的小学生,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育子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提高,真不知道是我们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我们。
提起家庭教育,父母是家长,具有威严的、不可侵犯的地位,故我们大多数人都想当然地认为是家庭中的长者对孩子的单向教育。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父母的教育认知、教育方法和教养素质有关系。因此,要培养健康、快乐、全面发展的孩子,父母就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而亲子教育给人的感觉则亲切、温和得多,它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孩子体验某种亲感,这是教育工作中最困难的事。”
事实证明,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往往不知不觉影响着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镜子”,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成长最现实、最有效的活生生的教材。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不要小看家庭中的任何一件小事,比如拖地、洗碗、叠被子、饭桌上的先让长辈、垃圾随手入框等等,事情虽小,但日积月累就会让孩子形成或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从而形成习惯,习惯久之就养成了性格。良好的性格让孩子受益终身。有句话概括的挺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大凡有成就的人,身上都或多或少有具备成功的优秀品质。因此,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成为那样的人,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是我们做家长必须承担的责任。
过去,我们养儿防老、教育孩子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观念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如今国际一体化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到孩子们工作时,全球一体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常态,我们育子的观念在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的同时,也应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重视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的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会学习、会生活、会合作、会生存、会发展的社会人为终极目标,从而使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适应未来更快的信息化、科技化社会生活。
我们做父母的,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大多都比较重视孩子的学科分数,这种观念不能说错,但在现代社会,至少是一种不科学的观念,说白了是一种极其功利的想法和做法,结果忽略了孩子健康人格的构建,毁掉了孩子的一生。国外一项科学研究的结果已证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和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这说明培养孩子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很多父母总是千方百计为孩子遮风挡雨,以为这是对孩子最大的关心和爱护,殊不知,这样等于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挖了一个温柔的陷阱,掉进陷阱里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失败和挫折的机会,不知道什么是错误、更不懂得改正错误,自然也得不到经验和教训,因而永远不会学到过硬的本领。
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也是人生的财富,利用好更是成功的垫脚石,它折磨人,但更能考验人、教育人、锻炼人,使人学到许多终生有益的东西,所以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只会造成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和人格的缺陷,使他们没有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而无法立足社会。
为了孩子明天的灿烂,父母要精心描绘着自己言行举止的一笔一画。父母要跟上孩子的发展变化,了解孩子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的变化,理解孩子的欢乐和苦恼,这是保持童心,缩短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心灵接近、心理相通的基础。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长就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去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我们做父母的终身教育。
精心树立良好的家庭榜样,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自己的小家庭做起,从家庭生活的小事做起,从与孩子相处的一点一滴做起。让我们自己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榜样!
三年级二班王欣祺家长 201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