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微子篇第十八05
【原文】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大意】楚国的狂人隐者接舆走过孔子的车子时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为什么这么倒霉?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的执政诸公危乎其危!”孔子下车,想同他谈谈。他却赶快避开,孔子没能与他谈谈。
【一点启示】如果论对错,还是接舆对,孔子错。但中国文化的道是论对错的吗?道是悟的,是内心情感的体悟,头脑想通了,知道不要再这样下去了。道理谁不懂,可看天下生灵涂炭,君王连年征战,自己心里难受,接受不了呀!所以孔子有言“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因为我是个人,不是理性的机器呀!”
【浅谈】
1、楚狂接舆,姓陆,楚隐士高人。楚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亦为狂士之通称。《庄子·人间世》、后世李白、刘克庄,明·高启等都有相关诗词歌咏。
2、借楚狂接舆批评孔子,叹春秋时局不稳,又道出孔子的冷落境遇,圣人周游列国时,狂人现身。楚狂尊重与爱护圣人,执政者却弃之。这是楚狂归隐的原因,更是孔子大道不行的原因。
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古时认为,待圣君,凤鸟见。后有老子犹龙,孔子如凤的说法。叹政局动荡不安,你如凤鸟般,为什么还要见身?
4、“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经发生了这么多糟心事,来不及了;凤鸟呀,可否保全自己,去活得更好。这是劝说孔子及早退隐,以免祸及自身。因为只有君王圣明,圣贤君子才能大有作为;君王无道,圣贤君子不仅会自己退隐,而且还会相互号召远离无道之君。
5、但是,一个“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圣人,不必等有圣明君王之后才大有作为,也不会因君王无道而放弃作为。虽然明知很危险、很痛苦,也很要命,但圣人不为瓦全,宁为玉碎。
6、孔子下车,要与楚狂交谈,这是合于情、中于礼,若非如此,不见孔子之“圣”。楚狂避开,而不与孔子交谈,这是只尽心而不邀名、“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若非如此,不见楚狂之“狂”。孔子“中行”,世上极少人达到这个境界,能有“狂者”相知,也可谓幸事。
7、圣人不避天下滔滔、却要“知其不可而为之”,以出世之心为入世之事,依然被排斥,狂者、狷者这些隐士更是有意避开。那么,这些执政者身边还能有几个正人君子?如果还能长治久安,那只能是天方夜谭、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