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
张爱玲这位身世显赫的女子,不折不扣可以称得上当时中国的贵族。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光绪年间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祖母李菊耦,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生母黄素琼(又名黄逸梵)则是长江水师提督黄翼升的孙女,后母孙用蕃是曾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的孙宝琦家七小姐。
亲情离散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
1924年,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游学欧洲,不得已,只好把童年的张爱玲交给姨奶奶照顾。事实上,黄素琼是离家出走了。她难以忍受丈夫张志沂吸大烟、养姨太太甚至嫖妓的种种不堪。
张爱玲的童年虽然少有母爱,但还算优渥的家族生活,让她早早地接受了私塾教育,并且能够学习英文、绘画以及钢琴。与此同时,她还阅读了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丰富了她的文化素养。
1930年,黄素琼与张志沂协议离婚了,年幼的张爱玲再次深刻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冷暖,对此洞若观火的她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不幸的她》,小说向世人描述了包办婚姻带来的不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张爱玲对父母婚姻的切实感受。
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
1934年,张志沂再婚了,他娶的是曾任中华民国总理的孙宝琦的七小姐孙用藩。孙家七小姐一进门就与张志沂成了“同好”,他们拥有共同的爱好——吸食鸦片。张爱玲在烟雾缭绕的家里,倍感呼吸困难,她与父亲的关系本就紧张,再添了后母,就越发的难过了。17岁的张爱玲,被她的父亲毒打,还被关禁闭,一度长达半年之久。这促使张爱玲下定决心,一定要逃离这个乌烟瘴气的家。
1938年初,张爱玲趁着夜色逃到了母亲黄素琼家。张爱玲与继母的关系发展到后来,已经相当恶劣了,她写了一篇《后母的心》却从未发表,可见她的内心里有着非常的痛苦,那是不能与世人说道的。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迫于生活的压力,张爱玲与生母黄素琼也产生了隔阂,为了生存之计,张爱玲开始正式投入到写作当中,相继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等作品。也正是沉香屑系列,让张爱玲实至名归,从此蜚声文坛。
倾城之恋
随着张爱玲的名气与日俱增,她也有了大批的“粉丝”,其中一位也是她铭心刻骨的一位——胡兰成,走到她的眼前,走进她的生命里。
胡兰成,1906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才华横溢,擅长写作,后追随汪精卫而成为著名汉奸。
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与1944年春节期间,经过苏青的介绍,胡兰成亲自登门拜访,二人促膝长谈5个多小时,相见恨晚,从此便一见钟情。
张爱玲对胡兰成那是用了心的去爱了,这位24岁的姑娘,爱上了一位年长自己14岁的已婚男人,并且一发不可收拾。被爱情的雨露滋润的张爱玲,好像春夏之间拔节的麦苗,创作的才情也高涨起来,随着《倾城之恋》的上演,好评如潮,风光一时无两。
1944年8月,这位胡兰成先生便与张爱玲结为秦晋之好。刚结婚3个月,来到汉阳的胡兰成就偷偷地跟护士周训德好上了,开始了同居生活。蒙在鼓里的张爱玲,直到1945年3月,在花花公子胡兰成的主动坦陈下,才知道有“小三”出现在他们的婚姻里。
张爱玲听后,那感受应该是五雷轰顶吧?她曾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后面写着: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深情呢?那种欢喜,竟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可胡兰成已经是花心惯了的,从发妻唐玉凤再到张爱玲,胡兰成就与女教师全慧文、歌女应英娣有染。近的,介绍他们相识的苏青,也与胡兰成关系暧昧。远的,还有斯家小娘斯雅姗。若说胡兰成风流成性,一点也不为过。胡的《今生今世》一书中,至少记录了8位与他发生关系的女人。除了全慧文、应英娣,其他6位所占的篇副大体相同,这其间包括张爱玲。
张爱玲待他如珠玉,他却视张爱玲如敝履。
当张爱玲从上海找到温州的时候,胡兰成又有了新的女人——范秀美。张爱玲质问胡兰成:婚书上你对我说愿岁月静好、现实安稳,这就是你给我的吗?她让胡兰成在她和女护士之间作出选择,胡兰成却说:
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人世迢迢如岁月,但是无嫌猜,安不上取舍的话。
张爱玲心如刀绞,眼下却做不到与胡兰成决裂。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
1947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3年的婚姻,换来的是胡兰成的背叛以及自己的悲痛。可张爱玲对一生中曾经热爱过的这个男人,可谓仁至义尽,分手的时候,她还把《太太万岁》等剧本的稿酬30万元给了胡兰成作分手费。令人不齿的是,这位花花公子欣然接受了。他早已经花惯了女人的钱(胡兰成在日本,也一度被日本女子梅田美保所豢养)。
真是令人不幸,张爱玲的一腔热爱,如热血一样泼洒出去,禁不住人世炎凉,被冻结了。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现世安稳
1949年,胡兰成逃亡日本。张爱玲痛定思痛,开始蛰伏起来,专心创作和翻译。家庭带给她的,婚姻带给她的,甚至当时的社会带给她的,并非现世安稳,她漂泊、流离,唯有文字是她忠实和温暖的伴侣。
她华丽丽的人生,浓重的色彩和笔触,像一副油画,挂在那里,散发着贵族的气息,却显得斑驳疏离。
1955年,张爱玲来到美国,开始了新的生活。第二年,36岁的张爱玲遇到了她第二任丈夫——年长她29岁的美国人赖雅。
张爱玲与赖雅相见时,又有了当初见到胡兰成时的情景,恍惚如昨,都是相见恨晚,又一见如故。赖雅也特别珍惜他们的感情,他们很快就同居了,他大日记中写到:他俩“去小屋,一同过夜”。这期间,张爱玲怀上了他的孩子。
赖雅愿意结婚,却让张爱玲去堕胎。因为他明白,他已经六十多岁了,年事已高,且身体不好,根本无力抚养孩子。
相识半年之后,1956年8月,张爱玲再次踏上婚姻的殿堂。她与赖雅的生活,虽然平凡,却能相互温暖。尽管赖雅江郎才尽,又加上多次中风,已经不能供养她,可她毫无怨言,爱他如故。
张爱玲更加勤奋地写作、写剧本,她需要钱,她一边赚钱,一边照顾丈夫。与其说张爱玲离不开赖雅,倒不如说赖雅已经离不开她了。尤其在赖雅跌倒摔断了股骨之后,接连的中风,最终让风烛残年的赖雅瘫痪在床上,大小便失禁,全由张爱玲照顾,直到1967年赖雅去世。
然而,在这长达十余年的婚姻里,张爱玲也没能求得现实的安稳,在赖雅去世之后,她的内心渐渐变得封闭起来,并开始了长达她生命三分之一的幽居生活。
才女之死
是不是所有人都一样?
一生渴望被人收藏好,妥善安放,细心保存。
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的公寓里悄然去世,7天后,她的遗体被房东发现。
对于张爱玲去世时的情景,还存有争议:
一是基于林式同的说法:身下垫着一张灰蓝色的毯子,没有盖任何东西
“张爱玲是躺在房里惟一的一张靠墙的行军床上去世的,身下垫着一床蓝灰色的毯子。头朝着门,脸向外,眼和嘴都闭着,只是出奇地瘦,保暖的日光灯在房东发现时还亮着。”
二是基于一些文章的描述:
“屋里没有家具,没有床,她就躺在地板上,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
有网友跟我一样,抱有共同的疑问,他说:
虽然我也知道林先生是见证人之一,但网上却有不同的关于张爱玲的答案。以上的所有观点也都是我在网上细心查阅的,但令我痛心的是,关于张爱玲的一些细节却不大一致,其中也包括那张毯子。
我最终的目的是去了解一个真正的张爱玲,但由于网络上的真真假假,使我对张爱玲有关的真实情况越来越困惑,她究竟是这样还是那样呢?
张爱玲仿佛是副出自上帝之手但却失落人间的油画,任谁,也找不回来了。只余那斑驳疏离的印象,那旷世倾城之恋,那香烟袅袅的人世间。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我的“民国奇女子”系列之二:苍凉如水张爱玲,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