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鲁迅先生:怀着“希望”前行

来源:文艺报

作者:董炳月

在鲁迅小说中,《故乡》无疑是影响非常广泛的一篇。它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少年时代的阅读记忆。小说塑造了闰土这一不朽的典型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底层民众的悲悯与同情,包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我这里要强调的,是《故乡》提出的“希望”命题。小说结尾处那段名言,我们许多人大概都会背诵——“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为何会结束于对“希望”的阐述?细读小说,能够发现,“希望”是起因于“我”对两代人关系的思考。小说写道,“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就这样,“希望”出现在《故乡》的文脉之中。从“希望”与“我们的后辈”的关系来看,这里的“希望”与鲁迅五四时期的“幼者本位”伦理观有内在的相通。写《故乡》一年之前,鲁迅在杂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就寄希望于幼者,呼吁“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在鲁迅的“希望”话语体系中,《故乡》的结尾其实是个划时代的起点。此后五年间,鲁迅在《呐喊·自序》(1922年)中,在散文诗《希望》《墓碣文》(1925年)中,多次阐发其“希望”观念,建构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希望”话语体系。

《故乡》中的“希望”是被置于纵向的时间之中叙述出来的。而《呐喊·自序》中的“希望”与此不同,与特定空间发生了关联。这个空间,就是具有国家、社会属性的“铁屋子”。夏夜,在北京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里,鲁迅与《新青年》编者金心异(钱玄同)展开了对话。鲁迅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金心异回答:“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这种回答说服了鲁迅。鲁迅叙述道:“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这里的“希望”,就是打破“铁屋子”、拯救濒死生命的理想。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是以“救救孩子……”一语结尾的。这意味着它和《故乡》一样,“希望”也与幼者本位的思想保持着深层的关联。

散文诗《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是在写《故乡》的整整四年之后。鲁迅曾经说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而《野草》收录的这篇《希望》,可以说代表了鲁迅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希望”哲学,是鲁迅“希望”话语的制高点。与《故乡》《呐喊·自序》相比,《希望》中的“希望”话语有三个突出特征。其一,“希望”以阴暗的心境为背景。鲁迅在《希望》开头就说“我的心分外地(得)寂寞”“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在这种心境下,“希望”仅仅是发挥着工具的功能,而这工具却无效。“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其二,借用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语言来表达。裴多菲的诗句和致朋友的信,都被鲁迅引用、阐发。其三,将“希望”置于与“绝望”的关系之中来认识——“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在鲁迅散文诗《希望》中,这句话出现了两次,而且整篇散文诗是用这句话结束的。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作为裴多菲的名言,第二次出现的时候包含着鲁迅的认同与强调,已经变为鲁迅语言了。此语包含的修辞转换,略显晦涩,须结合裴多菲的原话来理解。此语出自裴多菲致朋友的信,原话是“绝望是那样地骗人,正如同希望一样。”所以,所谓“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绝望是虚妄的,正如同希望也是虚妄的。”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鲁迅用此语否定了绝望,同时也否定了希望。那么,此时的鲁迅是绝望了呢?还是依然怀着希望?答案是后者。此时的“希望”已经不同于《故乡》和《呐喊·自序》中的“希望”,而是绝望于“希望”之后的希望。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大概就是“反抗绝望”或“背水一战”。鲁迅提倡的韧性战斗精神,正与这种“希望”观相表里。写《希望》约半年之后,鲁迅在散文诗《墓碣文》中再次确认了这种绝望式的“希望”,即所谓“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鲁迅得救于这种“希望”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其国民性认识的转变就是重要例证。众所周知,国民性批判思想是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鲁迅前期思想中,“国民性”并非中性词,而是贬义词,特指“国民劣根性”,即杂文《论睁了眼看》(1925年)所谓的“瞒和骗”“怯弱,懒惰,而又巧滑”等。但是,晚年鲁迅是自信于中国人的自信力的。他在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被他誉为“中国的脊梁”。巧合的是,撰写此文的1934年9月25日,正是鲁迅54岁生日。

短篇小说《故乡》的故事结束于离乡的船上,而“希望”之路一直在鲁迅脚下延伸,并且在鲁迅的精神世界里延伸……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928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192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468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186评论 1 28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295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74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03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8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10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06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75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55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393评论 3 3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7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13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63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