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真是一个奇妙的工具,有些人通过它获得进步,而更多的人却因为它愈加堕落。
而无论手机将你或是你利用手机最终变成什么样子,结果都是我们越来越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延伸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我们身体的器官……
我们每天对着手机的时间正在不断增加。就像此刻,培训现场,容纳了200人的阶梯教室里,有超过一大半人正在低头玩手机,只有极少数坐在前排的或许在听课……
客观地说,台上那位标签耀眼的老师并不只是徒有虚名,讲课的内容和形式也并非毫无价值和让人犯困,但大家似乎都不买账……
刚才趁着上洗手间,看到大部分低头族就是在玩游戏和看小说。理性告诉我,这样不好,但我别无他法,就像琢磨先生的名言:在自己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在别人的世界里随遇而安。但也是理性告诉我,似乎玩手机的人越多对我越有利……
这个分析来自于之前在“肥肥猫”文章中看到的“奶头乐”( Tittytainment) 理论,说的是:社会动荡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底层不断向上的流动,和精英形成了利益冲突。那要如何避免20%的精英与80%的loser之间的冲突呢?可以给他们一个“奶头”,让这80%的loser心安理得的接受他们咸鱼的命运。……
该理论似乎与手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它告诉我们:要让屌丝安分守己,让精英高枕无忧,就需要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就如同婴儿,有奶头吮吸就可以安静下来。而手机就是获取各种奶头的重要渠道,而色情业、八卦、影视娱乐、综艺、游戏等就是让屌丝不哭不闹的“奶头”……
任何让我们及时行乐的“奶头”都在蹉跎我们的人生。
决定人一辈子成就高低的到底是什么?
手机不是你不成功的罪魁祸首,也别再人云亦云地说什么性格决定命运,你去看成功人士,啥样性格的人没有?
很多TED演讲中提到过棉花糖实验,英国人用社会学实验得出了决定人成就高低的靠谱答案。决定性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延迟享受。
这个实验是这样:叫来一堆幼儿园的小朋友,把一颗棉花糖放在小朋友面前,告知小朋友们:可以立刻把棉花糖吃掉,或者选择等待15分钟后得到两颗棉花糖。有些小朋友没忍到15分钟就把糖吃了,有些忍住了欲望得到了两颗糖。
实验人员对两组小朋友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对照观察。几十年后发现:选择等上一会拿两颗糖的人,成就明显高于那些立刻吃掉糖的人。
因为这些人能延迟自己的享受。能忍住立刻吃糖的欲望,就能耐住寂寞学习,熬得住当下的孤独以换取未来更大的享受……
继续玩手机,一辈子做屌丝;还是拒绝“奶头”,专注梦想,孤独地做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