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的时候,单位来了三个新员工。姑且称呼他们为A.B.C吧。A家境优越,性子也很好强,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B倒是很随和,每每遇到总是笑得很腼腆,但没什么主见。C典型的初入职场,懵懵懂懂,客客气气的。因为三人都是新来的,公司便安排他们住在同一个宿舍。一开始倒没什么,进12月份,却明显看到了三人的变化,A如初见,B却明显的有了自己的想法,而C更是一改印象,变得“强势”许多。
私下里,大家都对这样议论纷纷,我却想起大学时的寝室来。
大学寝室住了四个人,初见时,雪是个十足的学霸,皮肤黑黑的且天天素面朝天,穿着几乎称得上品味极差。老大就不一样了,永远化着精致的装,赶着韩流,句句不离“欧巴”“偶都剋”。我和另一个处在中间,但也绝对不是爱学习的主儿。这就显得雪在我们之中格格不入。她早起,绝不错过一节课,甚至大一期末得到了奖学金。然而包括我在内的三人却是晚睡晚起,能逃就逃,甚至泡网吧,也许是被我们影响,很快,雪也开始从学霸变成了学渣,化妆,买衣服,甚至做了双眼皮手术。于是这个寝室完完全全成为了葬送青春的大学生活典型例子。毕业后,每每提起,她总要愤愤不平:就因为你们,我的学霸人生都终止了。
再说隔壁寝室,与我们完全相反。四人不仅都好学进取,还纷纷考了研究生。我与其中一个女生是老乡,便忍不住问道“都是寝室,怎么差距那么大呢?”老乡哈哈一笑说“其实大一的时候,我们也都是学渣。幸运的是,有个大学霸带着,学习的氛围一上来,挡不住啊”那位大学霸,我自然也知道的。
恍然明白,原来氛围和环境如此重要。中国古代便有一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更有孟母三迁,只为给儿子选择好邻居。现在想来,不无道理。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在著名学府清华大学的校园里,课堂上永远座无虚席,下课,老师就会背团团围住。就连食堂里,也都是互相讨论问题的声音。这与那些在大学里,中午才起床,逃课上网吧,即使去了课堂也只是会周公的人,完全不同。而进入社会,谁会更出色,不言而喻。
《精进》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而身处一个好的环境,有一片积极向上的氛围,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自然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从而不断进步。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也会不甘平庸。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你又怎么会去堕落么?
我想,这也正是为何一定要进入985,211的原因。不为面子,只为能遇到更好更优秀的自己。不要说什么“独善其身”,想要在一片淤泥中千尘不染太难了,不如给自己寻找一个好环境,与周围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