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提问中国城镇化》这期节目主要讨论了中国的城镇化问题。
请到的嘉宾有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日本前总务大臣——增田宽也、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史蒂芬·格罗夫、保利集团董事长——徐念沙、荷兰南荷兰省长——雅普·斯密特。
这期节目长53分钟,共在节目里出现了以下24个问题:
1. 你知道城镇化的含义吗?
2. 如何确保一亿人落户城市?
3. 城市有多少人没有拿到户口?
4. 为何人们想在大城市落户?
5. 城镇化造成了空城和烂尾楼吗?
6. 人们为何向往城市生活?
7. 二线城市送钱送户口,你去吗?
8. 城市提供什么条件才能吸引到人?
9. 人们更看重户口还是收入?
10. 年轻人在城市该买房还是租房?
11. 美国年轻人更喜欢租房吗?
12. 人们去城市更在意户口还是工作?
13. 为何大城市那么难落户?
14. 日本城市如何由二到三(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
15. 中小城市如何吸引到更多人口?
16. 一个小镇为何能实现产业腾飞?(苏州木渎)
17. 高铁如何促进城市群形成?
18. 城市群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19. 粤港澳湾区能成为新的经济增极吗?
20. 城市发展可以让农村繁荣吗?
21.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吗?
22. 日本农民收入比城市白领还高?
23. 乡村旅游热能促进农村繁荣吗?
24. 城镇化的美好明天是什么样?
这些问题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有许多的关联,无疑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切实实施将会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改变。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的户口性质是农村户口,但是我小时候只在农村待过一段时间。到我该上学的时候,我父母外出打工就一直把我带在身边。相对于我身边的小伙伴而言,我对于农村的生活要了解的多一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一直看在眼里。现阶段城市享受到的资源是农村完全比不上的。
拿我们村的情况来说。村修路,从镇上修到我们村的这段路已经修了好几年了。现在修到的程度是只铺了一层石子路,宽大概是两车道但是修的不标准。有一个陡坡,每次回老家的时候就会感受到车的底盘与路上的石子进行了亲密的接触。现在村里的人少了很多,冷清了很多。每次回老家就会歇了想要买东西的冲动。
而在城市你能享受到的社会资源要多的多。我记得我在小学三年级之前上学都是要交择校费的,要拿好多红票票给老师。我妈妈说再穷不能穷教育,而发展到现在农村的学校里面更是没有好老师了。因为农村里留不住人。小孩子在农村完全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我做兼职的地方是一个早教机构,两岁大的小孩就要学英语,美术了。一节课40分钟200块钱。有一个家长要陪着一起上课,一般在这个机构上课的小朋友一周是两节课,一个月就是接近800块钱。而我一天的兼职工资因为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天才100块钱。一个月的生活费家里给一部分,自己兼职一部分要花1500的样子。如果在农村纯务农,一个人一个月是绝对挣不了1500的。更别说拿出800块钱给一个小孩子上早教了。
所有这就是心塞的地方。农村的人并不是不努力,而是一个人一亩多地限制了发展。哦,现在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作为农民的我,连地都没有。我们家里我和我两个哥哥都是没有地的。而在城市里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现在你在城市里打工努力一点绝对比在农村务农来的好一些,同时你享受到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也会更多。在城市里你所遇到的机遇会更多。我想这就是很多农民都向往大城市的原因。
回到城镇化的问题上来,我们国家现在的城镇化率为58.52%。目前还有8亿的农民。
城镇化可以更好的整合资源但是这也势必会冲击我们现有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所有这同时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不只是把户口本上户口性质一栏从农村变成城镇。 统筹城乡规划,稳步推行城镇化。依靠工业反哺农业、产业升级等手段城镇化发展会有效促进农村的振兴。城镇化的目的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让人能够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