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词中学写作(一)观沧海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意境,精湛的遣词造句受到大家的喜爱。想必每个人从幼年起就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词。很多人在写作时,也能恰当地引用一二,这些诗句犹如宝石嵌入器物,耀眼夺目。见到树林中雾气缭绕可以引用“平林漠漠烟如织”一句;看到傍晚夕阳晚霞可以引用“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一句;表达惜别之情时可以引用“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一句。

     背诵古诗词的作用不止于此,很多古诗词也为我们提供了精妙绝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本课程选取小学初中阶段必背的古诗词,从写作的角度分析这些诗词之妙与可借鉴之处。


从《观沧海》中看作者的观察视角

——从古诗词中学写作(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读者之所以有这种感受很大程度上根源于作者的观察视角。下面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

      首句直接写出作者登上碣石山,眺望大海,从这一句中能看出作者站在高处,视野开阔,因此映入眼中的也都是山川岛屿、树木草地、海面波涛、日月星河等旷远的景象。景物描写也都是从面着手,而非着重描写某一点的细节。这首诗在描写寥廓的意境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登高则望远,选择的观察角度是关键。另外,日月之行和星汉灿烂又给人以昼夜流转之感,使得整首诗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气势恢宏。


       我们的视角影响我们所观之物,而所观之物又影响心中所感。因此在写作中,选好观察的角度至关重要。我们可以选取以下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写作练习:

站在塔下仰望高塔的轮廓

从高楼的窗外向下看路上的车辆行人

在火车上看窗外的景色

划船时看四周的景物


上面四个场景观察的角度、看到的景物各不相同,起变换也各有其特点。平时生活中多观察,日积月累,必定有所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