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
坐落在綦江营盘山广场左侧的新世纪百货綦江商都,大红灯笼高高挂,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喜庆愉悦油然而生——
啊哈,真的要过年了!
商都里边居然开辟了“传统小吃街”,看:
1.
重庆市江北区非遗《糖葫芦》陈娅,今年30岁,从事冰糖葫芦6年。她家的冰糖葫芦零添加无公害,酸酸甜甜味道好。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带着甜……”
看着诱人的糖葫芦,想着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口水流下三千尺。
“轻轻地将你含在嘴里,
想拥你一辈子在我的生活里。
有童年又有青春的记忆,
想起你,
我的思念也红了……”
2.
重庆市江北区非遗《吹糖人》传承人何流,今年35岁,从事吹糖人12年,技艺娴熟精湛。
一抓、一揉、一吹、一捏、一拉,稍加整理,略作点缀,糖稀在他手中各种变幻,化腐朽为神奇。
何流自言“吹糖人”是属于抽象派的艺术,他特别享受这样的制作过程。
他以熬化的麦芽糖做成的各种造型:人物、十二生肖、花草、吉祥物等。
据说,我国宋代就有糖人,多是平面造型,时称戏剧糖果,后来也被称作稠糖葫芦、糖宝塔等。
吹糖人,是旧时的一个行业。
那时的小贩们肩挑挑子走街串巷,挑子一头是一个带架的长方柜,柜子下面有一半圆形开口木圆笼,里面有一个小炭炉,炉上有一个大勺,中间放满了糖稀。
吹糖人把糖料吹制成各种造型,制作时把糖稀熬好,用嘴巴和双手配合,糖稀像气球一样鼓起,再通过捏、转等各种手法配合吹起塑成各种夸张可爱胖乎乎的造型。
最后用竹签跳下,冷却后成型。
吹糖人以动物造型居多,体态丰满,憨态可掬,令人爱不释手。
吹出的糖人质地很薄,易碎,小朋友们喜滋滋地拿走糖人,艺人何流总会叮嘱:“拿好哦,小心点儿,不要碰到……”
3.
商场爆米花小妹阳光灿烂的笑容,十分感染顾客。
小孩儿走到这里就挪不动脚步了,家长只好拿出购物小票,签下自己的大名,等着爆米花新鲜出炉。
爆米花小妹给装上满满的一大杯,金黄酥脆,诱人馋涎欲滴。
孩子露出欢快的笑脸,忙不及地塞进嘴里,ke—chi、ke—chi,嚼得心满意足,露出甜甜的笑容。
商场里飘满爆米花的味道,香香甜甜,满满的幸福感。
4.
重庆渝中区非遗《糖画》传承人潘贵龙,19岁的小帅哥。
他学习糖画多年,做事专注,表情羞涩,手艺杠杠滴。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
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绘制造型时,小潘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其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就OK了。
小朋友们也是非常喜欢,拿在手里,笑逐颜开。
小帅哥送我一个,咬一口,仿佛甜蜜了整个冬天。
5.
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非遗《捏面人》传承人小陈姐,她的小面人做工细致,巧手捏出各样人物、动物、花鸟虫鱼。
据说捏面人这种手艺流传到今,总有二三百年了。
看到各种造型的面人,不停有孩子问:“阿姨,这个能吃不?”
小陈姐微笑:“这是玩儿的,宝贝们,不能吃哦。”
小孩儿满脸失望:“哎呀,不能吃呀?”
但还是好多孩子用手里的小票换走了小小的礼物。
昨晚小陈送我一个“愤怒的小鸟”,小巧传神,有种爱不释手的感觉。
6.
綦江区非遗《简氏剪纸》也得到许多朋友的喜爱,简子一共送出大小剪纸一百多个:大小福字、小小窗花、生肖等。
简氏剪纸源自范阳,本具有简练、粗犷的北派风格。
清初大移民,简氏在不断的南迁途中,结合了湘西和黔北苗民的蜡染技艺,以及众多兄弟民族的贴布镂扎、刺绣等表现手法,更不断借鉴各地各式古建筑装饰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古朴、优美的造型纹样。
所以,简氏剪纸还具有南派剪纸纤巧、秀丽的特点,而且操作便利,人人可学。
剪纸工具简单,只需剪刀和纸(或布);图案分单剪、对剪和套剪;颜色有红黄青白黑五色。
简氏剪纸广泛应用于墙饰、窗花、红白喜事、祈福法会、刺绣底样等。
用于刺绣底样的有枕头、帐帘、门帘、帽沿、口水肩、手绢、肚兜、服饰以及领口、袖口、腰带、裙边、裤边、鞋面、坐垫等。
简氏剪纸曾带动一方年轻人对乡土文化的崭新认识,激发年轻人对古老的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简子现场教了好几个对剪纸感兴趣的孩子们,他们亲手剪出小小窗花,心情美美哒。
綦江商都设置的《传统小吃街》,让更多的綦江人了解一些传统技艺,大大丰富了喜庆的年味,让牛年春节更有意义,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