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波遇到自己想要松懈又开始给自己找写的意义,和具体可行的方法,也有一小段时间了,我具体做了哪些呢?我没有动摇自己写字的念头,就算是试验也好,我觉得还没有走多远就判读自己是否该放弃还有点早。
那就接着来看书,自己找寻答案。
有一个问题想先和看到这文字的你们一起来探讨答案:对于处在写作开始阶段的人来说,我们应不应该有建议,或者是应该有什么样的建议才比较好呢?
这里一定要声明,我自己是非常的高兴有看到我文字的人,除了鼓励的反馈外,也多多给我提写作上的建议。
想要讨论这个问题,也是读《成为作家》这本书的时候,看到作者的观点:
给教师的提醒,对待学生的作品,一开始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不近人情的沉默。每个人的成长快慢各有不同,如果不是因为尴尬和害羞而退步,他都会稳步前进。一开始如果被批评,不论这种批评是否善意,都可能使一个敏感的作家因此悲惨地扔掉自己的风格。
一开始在新生大学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文章,写的很烂,但是敢发就是因为知道有人会看。我理解为这是鼓励,写那么不好都有人关注,甚至还有人鼓励。所以那对初学习写的人来说,完全就是鼓励。这也是后来李笑来多次强调的,说很多朋友提醒他,那么多写的很烂的文章放在那里,对新生大学的影响很不好,他说就是想要鼓励那些开始写的人,写的不好,也有人关注,有人看。其实我自己来说,是非常感谢笑来老师的。虽然现在新生大学改版了,找不到地方发表自己的文章,但是那持续一年多的设计,让很多人开始写作。我清楚的记得很多人是加入新生大学之后才开始写作,不管自己有没有信心都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开始写作。也有很多人现在已经写的很好了,并且开始用自己学到的经验和方法来教别人写作。
后来新生大学有一写作评论小组,按道理讲,那样的地方应该是会让人进步很快,可我始终觉得,对于一开始写,并没有多少信心,但又非常清楚知道要持续写的人来说,不适合待在群里。因为不可能所有的反馈都是鼓励,不是说不应该虚心接受自己的不足,而是能持续地写,比写得好,重要很多倍。
这也不是我的观点。后来王烁也在专栏里面鼓励过别人写作,说写出来,比写得好重要。
只要持续地写,就算你有很多徘徊和困惑,这过程,也会让你慢慢有所积累,隔一段时间看自己的写的字,你会发现原来我写这个风格的时候比较快乐流畅,原来这样的主题我不情愿写。原来我已经不惧怕坐下来马上开始重新写了。
一开始我那么在意读书就读非虚构类,写作也是多写说理类书文章为主。后来我不断在写的过程中开始问自己问题,开始梳理自己,发现慢慢也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态度,而不是一开始写时候的,总是借别人说过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态度。
写的久了,不管成长的快慢,但同时明显提高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同样是一个作者的文章,之前看,与写作半年一年之后再去看和理解,体验到作者的观点也不一样。或者是更深一点,或者是自主会联想到,他为什么这么写,这么写的好处和用别的方法写的会有什么不同。
还有一点,可能和自己一直做事情都比较慢有关系。就像读书方法一样,很多人现在都在说21天可以学会一样技能,多少天可以运营一个多少粉丝的公众号,我为什么总是抱怀疑态度呢?说是和读书方法一样,是我始终不习惯快速读书的方法。我一直说是自己太笨了,现在我自己用来读书学习的时间很宝贵,总觉得每天都是在抢时间,和过去浪费掉的时间赛跑。但也不能因此就强迫自己去用快速读书的方法读书。
除了早上起床之后就自由书写之外,我还在训练自己一天之中,抽出来任何一段时间,比如15分钟开始写作。比如,一周给自己规定是下午4点到4点15开始写作。一周的时间可以很习惯这样写作了之后,下一周就再选另一个时间,目的是,训练自己的无意识,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时间段都能开始写作,这样持续训练之后,无意识会被驯服,一开始无意识是很抵触的,等无意识习惯了这样的写作,写作这件事就会变的比较流畅。
现在还不要着急去修改评价自己固定时间段写下来的内容,《成为作家》这本书上说:
就想早上一醒来开始写作那样,写什么都行。不要管内容有没有意思,不管是打油诗还是无韵诗;写你对上司秘书,老师的看法。写一个故事的大纲或者对话片段,或描写一个你最近注意到的人。不管写的多么缺乏连贯,马虎潦草,都要坚持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