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考研的日子。有人踌躇满志,有人忧心忡忡,有的人可能只是心存侥幸地游戏一把,有的人则是破釜沉舟,志在必得。三年前的我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员。
自认为不是个聪明的人,所以突击那样的事情还是做不来,只能选择多花点时间,稳扎稳打了。我是从大三暑假开始复习的,散漫地过了三年的大学生活之后,又要进入集中的考试复习之中,刚开始还是有点困难,具体来说就是有点困。暑假的校园人不多,一个人定时定点地来回于老教学楼和宿舍之间,慢慢也就进入了状态。那时一天过得很慢,看书看得累了,就在走廊里来回溜达,走廊里很暗,但很凉快。有时也会绕着校园走上一圈,现在还能回忆起那夏日艳阳下的滚滚热浪。
暑假结束之后教学楼要开始上课了,也就此转战图书馆。图书馆不让占座,所以只能每天一大早背着一大堆书去,晚上又悉数背回来,为此还背坏了一个书包。后面的复习慢慢走上正轨,每天早上七点半左右开始,然后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基本有一个固定的时间比例,到晚上十点半闭馆回。就这样按部就班地执行下去,其实没什么困难。
图书馆比暑假的教室热闹,考研的人比较集中,虽然不让占座,但每个人差不多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所以坐在附近的总是那几个人。可能自始至终也没说过一句话,但相互还是有一些默契:你不走,那我也再坚持一会儿。
对于考研,能回忆起来的事情很少,大部分时间只是在无聊地重复,有时会觉得特别难熬。四个月的时间里,一个人早起,然后去食堂买两个鸡蛋灌饼(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那油腻的、又辣又咸的味道),然后狼吞虎咽地吃完,因为图书馆不让带进去,然后一坐下就是一天。实在烦心无聊的时候就去翻翻杂志,那会儿我的手机还是诺基亚的5230,一个月流量20M——遥远得难以想象啊——所以没啥好看的。那时琢磨了很多考研之后想去做的事情,比如要去哪个好玩的地方、看哪个好看的电视剧、玩哪个有意思的电脑游戏,等等。考研对于当时的我不像一个选择,而像一个任务。
选择了考研,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当时觉得,学历高点总是好的,并没有一点多余的计划。在后面上研究生的时候,甚至还严肃地后悔过。
现在看来,对于我,考研或许只是一个偷懒的选择。起早贪黑地复习是战术上的勤奋,却是战略上的懒惰。懒得去思考什么未来,考研是顺水推舟的事情,每天能有事做,目标还挺清晰具体,不很好嘛。
当然,现在是决不会在后悔上花半点时间了。过去一切的选择和积累成为了现在的我。如果不满意,就从现在开始慎重选择,重新积累,去塑造那个期望中的自己。
题图来自:https://pixaba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