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相信好多人都看过这部今年四月份上映的《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在豆瓣评分较高是一部反映原生家庭关系,特别近两年特别敏感的重男轻女的社会话题。
其实这部电影对于我是特别有感触的,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姐姐也有一个小我好多的弟弟。
做为在农村长大的我,这种重男轻女之风犹甚。“长姐如母”这个词对于我并不陌生,小时候因为特殊的家庭关系母亲赋予我的任务就是保护好弟弟。
许多年里我一直践行着这一任务,直到结婚后才发现无论自己如何的为那个曾经的家努力付出,得到却是家里人一直拿你当外人看的结局。几经挣扎之下心灰意冷果断将这种莫名背负的东西自行撂下,与那些所谓的亲情划分界限,反而让自己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2
虽然因为结婚而逃离了原生家庭,有了自己还算幸福的小家。但原生家庭给我带来的伤却仍旧难以从内心消除。
也是我好多年都不敢触碰与人提及的伤痛,直到这些年才敢慢慢去尝试消化释怀。
因为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离婚的原因,造成了成年后的我特别缺乏爱,对谁都不信任而形成的自卑孤僻、脾气暴躁、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时而高兴时而抓狂、遇事不冷静、冲动易怒、悲观厌世,常会因为一件小事而愤怒不已、崩溃大哭,心理特别敏感脆弱禁不起任何一点打击,时常会感到生活的无意义。
原来想脱离了他们自己也会好转,可是事与愿违。每次与他们争吵发泄后便会是更深的伤害与孤独。
特别是与妈妈的相处模式,每次见面就是争吵着不欢而散,然后是索性不联系,最后在自责感与良心的谴责下促使再次联系在一起,随后再次吵架相互怒怼对方,然后再次不联系。这样循环往复直到把彼此间最后的那一点温暖也给磨的消失殆尽。
小时候看电视剧《美丽的西双版纳》片尾曲所唱:“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妈妈,剩下我自己好像是多余的。”
可能这世间好多小孩都有这种被父母抛弃、被父母认为是多余的孩子的体会。
那种被最爱的人抛弃、伤害的痛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真正能懂。就如同《我的姐姐》里姐姐的童年,因为父母想生男孩而一直让姐姐扮演残疾人的那种痛。长大后因为父母自私的想要姐姐留在家里照顾家人而擅自改动姐姐的高考自愿,让姐姐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的痛苦。是作为上代人的姑姑为了家里人重男轻女的观念而被毁掉的人生。
没能体会过爱的小孩如何具有爱的能力,没能被深爱过的人如何懂得去深爱别人。
这种来自原生家庭的伤会伴随我们的一生,就如一句话里所说的那样:“幸福的童年会治愈不幸一生,不幸的童年却要我们一生去治愈。”
因为与父母的关系,不但影响了我现在的性格,也影响了我身边的人,一直以来我很少回娘家,当然孩子们也很少到外婆家。然而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是想斩断也斩断不了的,父母与老家就如同我们的根系,在我们伤心痛苦时能给予我们无私的爱于养料。
而与父母斩断关系就如同斩断根系的植物,好多时候我觉的自己就是这种无根的植物,犹如一叶浮萍独自飘摇,在风雨来临时无所依靠唯有拼命的长大自立自强。
在这种不努力就随时会毁灭,会死掉的长期焦虑中,形成了我事事要强的性格。
而这种性格是一把双刃剑,在迫使自己时时刻刻要努力的同时,也逼迫着孩子们读书学习,这种逼迫近乎痴狂和病态。
哪怕孩子们稍微不符合我的心意读书学习我就会马上变的抓狂。犹如魔鬼一般狠狠的打她们用最恶毒的话骂她们,完了以后看着她们害怕的无辜的可怜兮兮的眼神,我又陷入深深的自责。
对老公也同样如此,稍微不符合我心意的事情就会使我大发雷霆。一点小事就会彻底激怒我内心的野兽,发泄过后又是深深的愧疚。
这些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响简直太深了,根本无法撇清。仿佛犹如一个魔咒般围绕着我们几代人。我妈妈因为受脾气暴躁外公的影响变成了她随时对我大吼大叫的童年记忆,我因为受我妈妈影响变成了对着我的孩子们疯狂嘶吼的模样。
时光轮回因果报应屡试不爽,我妈妈直到外公死后多年也没忘记外公对她的伤害,我也是一样。然而看看现在的自己不是和当年的妈妈一样吗?拿着对你好的字眼恶狠狠的对待孩子们。让她们被伤害被打骂而后又变成和我们一样性格的人去荼毒她们的下一代吗?
无论是为了孩子们还是一直包容爱我的老公,我都要努力尝试想把自己从这种原生家庭的毒害里拉出来,无论是前期的听心理方面的书还是后来的尝试写作来释放埋在心里的伤痛,抱抱曾经受伤的自己来解救自我。
父母把伤害带给了我,而我不想受这些负性思维的困扰再把这些坏情绪带给我的孩子们。
要做回一个好妈妈,而不是因为自身的焦虑一味的让她们读书学习各种才艺,而忘记了孩子们本身的健康快乐。让孩子们自由成长为属于她们独一无二的样子吧!这才是最重要的。
“使我痛苦的必将使我强大”。让原生家庭的伤在我们这一代就此结束,愿我们通过努力克服自身缺陷走出阴霾重见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