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放寒假的第十天,然而,然而,我什么都没做呢。
拖延是很多人的通病,可怜我不是个例外。
最喜欢使用的句型是“……后再…… ”。
在搬出宿舍后再开始健身,在考完研后再去日本旅游,“……后再…… ”,我所有想做的事情,总是会有个条件限制。
条件限制其实挺好用的,随便设一个条件,然后就啥都不干等着这个条件发生吧。我就这样看着连续剧等了十天,等着家里的空调修好。嗯,我给自己这几天使用的句子是“家里空调修好后再开始学习”。在这个句子的引领下,浪费时间浪费的心安理得。
还好我是个开启了些许元认知的人,还好我比较喜欢对自己进行批判。
自己这十天浪费时间的行为简直惨绝人寰。而很大程度上就是“……后再…… ”句型加上身体内蠢蠢欲动的懒惰天性对自己的理性进行了麻痹。
“……后再…… ”这个句型,前半句给这个保证添上了一层不确定的灰色,前半句的条件达成是不受你控制的, 虽然后半句是给自己进行了一个未来的保证,但和《自控力》中的“道德许可”有相同的作用,以那个条件为借口,允许自己去拖延。所以这个句型就欺骗大脑了。
在事情多到焦头烂额时,在想逃避做某件事时,我习惯性地使用“……后再…… ”。然后又能“开心”地拖延一阵了,虽然最后的结果是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的:事情没做完,或者匆匆忙忙做的不够好,但是将自己搞得筋疲力尽。古人何其睿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虽然这是小学时背的名言,但曾经的我就是使用“……后再…… ” “成功”地欺骗了自己的大脑。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注意力,培养出来的元认知能力,居然被我用在 了“自欺欺人”这件事上。
所有的注意力应该都用在自我的成长上,主动地成长。显然“……后再…… ”是个伪主动,允许自己拖延,进而阻碍了自己长远的成长。
所以,撕毁掩藏在这句型后面的逃避或拖拉,直面要做的事,毕竟怎么拖都是自己的事,最后的烂摊还是自己收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