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社会,如何成长

离开了应试教育体系,我常想:我这一年到底干了什么?我成长了吗?我的价值提升了吗?

听了一期播客节目,对其中提到的一些认识深感认同。总结如下。

高中的评判标准很简单,成绩进步就是成长。
大学的评判标准也被做出了足够的定义。被社会世俗认可的成就有这么些个维度:绩点好,拿奖学金,有好的硕博Offer;在社团中扮演关键角色;在技术团队中斩获大奖,列出一大堆作品集;得到知名企业的实习/工作Offer。如何不能获得这些世俗认可的成就,也许可以通过艺术表演、远征旅游等活动来获得有别于他人的独特经历,获得自我认知上的成就。

工作中的困惑可能会有这些:

  1. 这份工作是不是适合我?
  2. 这份工作还能不能给我带来成长与成就感?
  3. 如何评判自己是否在成长,成长了多少?
  4. 到底该去做些什么,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以便让自己在自己的心目中(自我认知)甚至是别人眼中(社会价值)变得更加“优秀”。

一个解决方案:

定期约不同的前辈吃饭聊天,这些前辈比你更优秀,并且是被你信任的。

他们可以给你

  1. 他的亲历者说
  2. 他之前踩过的坑(或他们鄙夷过的自己)
  3. 他对你所关注问题的认识与思考,这个新的观点可以作为自己思考的新的切入点(顿悟)。

当然同时,你自己也要一直保有独立与批判思考,因为他们说的不一定完全对。也许有些他们认为关键的选择节点并不是他们成长的关键,或者其中掺入了运气成分。

永远不要相信老人写的回忆录,因为他们会选择性地回忆过去,只留下筛选后的内容。于是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抉择看起来是那么的顺理成章。

但是他们的经历,依然可以作为你决策的基础。

另外,其实他们不能给你具体到“下一步该如何做”或者“你应该如何去看待一个问题”的建议,几乎不存在所谓“人生导师”的角色,更多的是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顿悟时刻”。某个前辈说的一句话,一次不经意的“提点”,会令你觉得这句话太有共鸣了,太崇拜这位前辈了。你要自己抓取这些“顿悟时刻”,而这些“时刻”是自己选择的,因人而异,再根据自己的经历做出适用于自己的总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整个2016年,我一直在思考同一个问题:这是否是与我的德行所匹配的下场?而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正是我人生当中...
    小陆_阅读 682评论 0 3
  • 4、a.b.c法排序的a,b,c类分别是指什么任务?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的事物是什么? A类任务是指紧急重要...
    林子Amy阅读 277评论 0 0
  • 1, Syllabas P43 2,FB P38 3,FB,P58,P60 Homework 4,Keyboard...
    SallyTang阅读 86评论 0 1
  • 不知道这篇心情日记会不会有人看到。我把它叫做心情日记是有原因的,因为它太短了,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叫做文章。 ...
    偶是葡萄阅读 22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