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物质匮乏年代的人——比如我们父母那代人,通常会把“恩情”看得很重。那个年代贫穷而保守,整个社会之间充斥着各种恶念,人与人通常都不互相信任。所以在这种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他们,即使过上了现在富裕充盈的生活,骨子里还是有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当别人主动抛来善意的橄榄枝时,他们总会受宠若惊地、小心翼翼地把这份“大恩大德”记作一份“人情”来报答,恨不得两倍三倍地还回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人要学会知恩图报。
可到了我们这里呢?
我妈经常把我很多行为标记为“狼心狗肺”。比如某天一个平日对我诸多关切的亲戚在唠叨我时我表露出不耐烦的情绪,我妈就会严厉批评我一番。一般此情此景我心里都会有一个声音:
“难道你对我好,我就必须要感恩戴德吗?”
这句话乍一听确实难逃“狼心狗肺”之嫌,不过无辜如我,确实得为自己辩白一下。
我们这一代人生于物质条件优渥的现代中国,从小就生活在各种给予和付出中,自然不会觉得珍贵,更不可能因此而饮水思源。只要得到的东西不是自己心心念念想要的东西,我们都不会产生这种叫做“感恩”的情愫。说的通俗好理解一点就是,难道就因为你喜欢我,我就必须嫁给你吗?
有人会说,你肯定没有体会过自己一人在外打拼孤独又脆弱的一刻被他人施舍的一点点的温暖而感激涕零是什么滋味。比如我妈就一直觉得我是因为没吃过苦,才不懂得感恩。
可是,哪来那么多“恩”要“感”呢?对你的好是真的出于“情”么?就算是“情”,"恩情"和"人情"也是不一样的。“人情”是要还的,可“恩情”是怎么都还不完的。
如果说社交关系是一个天平,只有平等的双方才能保持平衡,一方单方面的过量输出只会给另一方徒增压力。这种行为纯属自我感动,此“人情”可非彼“恩情”。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人对你好的初衷并不单纯,可能是想着卖个“人情”,试图自己先示好来换来对方的回报,指望对方“拿人手短”,给自己换来便利。
再换个角度来想:当你生活困苦之时,亲人邻里招待一顿热乎饺子都够你感恩一辈子,就正是因为他们的帮忙是"雪中送炭",才会显得格外珍贵。放在富足的今天,你还会因为一盘饺子而记人的恩情么?
如果你真的想让人领你的情,你就得在别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再伸出援手,不然你的好对别人依旧是廉价的。不要觉得冷漠,因为这就是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