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爷山位于吕梁山脉的中段,主峰海拔2160.5米。晋国名臣狐突葬于主峰之上,峰上白光煜煜,群山环绕,群山皆翠,唯此峰灵光突显。此照拍于山峰之下,若在山下远眺,群峰叠翠,悠悠千山,唯此为雄。
狐突,出生在(今)山西省交城县义望村,卒于前637年,姫姓,狐氏,名突,字伯行,春秋时期晋国大夫。
狐突出仕晋武公,有女狐季姬、小戎子均嫁于晋献公,分别生公子重耳(晋文公)、公子夷吾(晋惠公)。有二子狐偃、狐毛,投于公子重耳门下。
前656年,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重耳开始了19年的流亡生涯。
前637年,晋惠公之子晋怀公即位。惧于重耳的声名,君令狐突召回狐偃、狐毛。,“子回则免罪”,狐突答“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结果是被曾外孙晋怀公杀害。次年,秦国送重耳归晋,晋人迎重耳,杀怀公。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厚葬孤突于狐氏戎于境内的少阳山,即今交城境内的马鞍山,亦称狐爷山。
起初重耳在外家翟国流落一拾二年,如此这般,这交城境内当是春秋时期的翟国所在(需考证)。狐突也算是英魂归故里,停歇在自己的封地之上,在最高处白云常伴,俯瞰群山绵延,以及山下的一马平川。此后,山上山下,到处有狐突庙,更有多个庙中以雨神供奉,犹以清徐县西马峪的狐突庙为盛,历宋、元、明、清,不断扩建修茸,占地2200平方米。交城县义望村也一直有狐突庙,近年重建了规模较大孤爷庙,香火旺盛。好汉护三村,英魂护三晋。更有甚者,宋朝的皇帝宋徽宗,在宋代江山岌岌可危之际,封狐突为护国利应侯,从此完成了从忠臣到神灵的转变。
许是狐爷接任了护国利应侯后,人们求雨多仰仗他老人家。文水县西城村是县里的第二大村,村里自古也有狐爷庙。干旱少雨时,便抬着狐爷步行六十公里到狐爷山祈雨。农业社会靠天吃饭,人们总想攀上天上的亲戚。只有用虔诚的心,勤劳的手,自己养活着自己。
站在山上,前面是云雾缭绕的交城山,重峦叠嶂,一片云山雾海;后面是古交的群山绵绵,左面是山,右面是山。山何以绵绵之不绝,云雾滔滔,仿佛辽无际涯。原来此吕梁山,南北延长800里,东西宽160—240里。你翻过一座山,又是一座山;过了一道岭,又是一道岭。主峰关帝山海拨2831米。古代所谓吕梁山,为现代地理所称“骨脊山”。“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嵩山为抱,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故名。狐爷山离关帝山主峰约百十里,故群山环抱,狐爷不孤。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哪里是越千里啊,由狐突,自然想到了春秋五霸之“齐桓晋文”的晋文公(前636—628)好文雅礼,交友甚广,十七岁已结交了一帮生死弟兄,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落难之际流落中原各家,尚有十九人一直相随,两千七百多年前的一支怎样的队伍啊!重耳复国时,已经六十二岁了。轰轰烈烈周室勤王,攻城略地,脍炙人口城濮之战,诸侯会盟,就此奠是了晋国一百年的强国基础。
有晋文之霸,方有狐爷之荣光。
古交人在狐爷山建得狐爷庙。古交,古交城也。狐爷山阳面为交城地届,阴面属古交。古时候的一家人,现在古交属太原市,交城属吕梁市。都是吕梁山一派的。
两千米的山地,狐爷山上的山花开得明媚、俏丽、可爱、迷人。仙山仙境般的感觉,凉风习习,是盛夏也,暑热均消。
山下的胡麻绿油油,山药蛋开花花,仙境中的人间烟火。
由晋文公想到了晋国之初。桐叶封地的故事,周成王儿时拿片桐叶交与弱弟叔虞,“封你这片土地”。周公正好路过,“好啊,那就真要封的”。周武王打下江山后,撒手人寰。周公辅佐幼年的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旦为八百年的周朝禅精竭尽,开了重要的头,架构了井田制的治理模式。促成了前1033年封成王的弟弟,武王的儿子为唐叔虞。周朝时以国为姓,唐为国,故名唐叔虞。晋侯燮,唐叔虞的儿子改国号为晋,爵位为侯。后历代晋王为晋武侯、晋成侯……到晋文时已经过了二十二代君主。
一代霸主,一帮功臣。历史总是玩笑着玩笑着就哭了。一帮功臣,能征善战,助力明君,终成千古霸业。到韩、赵、魏三家分晋之时,功臣尾大不掉,又重蹈周王窒的覆辙,堡垒从内部攻破了。
不知狐爷山上神仙,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