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成功的早起,
还锻炼了一个小时的身体,
虽然我是出于功利主义心理,
但是毕竟我还是做到了。
现在已经到了办公室,而且还吃过了早餐,运动步数已经到了一万步。
心理美滋滋的,
原本四点四十的闹钟醒来,
想着再睡一个小时,就起身上了个厕所,
上完忽然觉得自己不能在这样得过且过,
需要坚持下去,挑战一下自己;
那时我困得眼睛都睁不开,只好认真用凉水洗了洗脸,就踏着夜色出了门。
刚好王老师也已经醒来,微信上给我了回复,
我一边散步一边和她聊了起来;
很快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她要去吃早饭了,我就听会三国评书--诸葛亮火烧新野之后,军民迁往樊城的桥段;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了:
诸葛亮设计让关羽截住白河上游的水,
曹仁的军队在新野被火攻之后人困马乏,
口渴不已,逃到白河边,纷纷下水解渴;
这时再把上游堵水的沙袋去除,水火无情,水势凶猛,
曹军被淹死者不计其数,
还好曹仁一直在马上,而马在水里会蹬,这才救了曹仁一命,带着剩余的残兵败将回去面见曹操去了。
早上喝粥的时候,还看了一遍三国演义的目录,
上半册的大部分章节,我已经能够看着题目回忆起故事梗概了,
还有少部分的读完题目还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说明我还需要大量的阅读,直到滚瓜烂熟的地步。
翻完目录,我的收获是:
曹操派,和刘备派,以及孙吴派的故事是穿插着进行的,期间还有些小人物的出场;作者罗贯中这样的设计和安排也别有匠心。
这段时间的读书让我明白了:
荆襄九郡为富饶之地,
以前是丁原的地盘,丁原是吕布的义父,只是吕布被李肃策反后投靠董卓,并杀死了丁原,才使得荆州的地盘没了主人;
而后董卓任命刘表为荆州太守,成为镇守荆襄九郡的人。
刘表这人谨小慎微,凡事都要与手下人商议,
不过并不是找媳妇商量,这点至少比吕布强;
后来刘表病死,他的两个儿子又没有实力来接管荆襄九郡,还搞起了内讧,
大儿子刘琦投靠了刘备,小儿子刘琮被舅父蔡冒的蛊惑下投降了曹操,
很快小儿子以及母亲蔡夫人就被毒杀了;
而他的舅父蔡冒在赤壁之战前夕蒋干中计的时候被曹操所杀,下场也极为凄惨。
再后来,荆州落入了刘备派的手中,一直有刘备看守,
后来拿下蜀中之后,荆州由大将关羽镇守,保的一时平安。
刘备在从樊城逃亡的时候,都是命令手下军士们从附近村中买些粮食埋锅做饭,
或者将自己带的多余的粮食分发给附近的百姓;
而曹操的军士们在行军打仗的时候有时去附近的村子中抢些粮食来做饭,这些微小的差异造就了刘备的仁人与曹操的残暴区别。
刘备这个靠着平定黄巾军起义战功起身的没落皇家贵胄,没有多大的官职,也没有宗族姻亲,也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他自己,他用自己的美好仁德吸引着无数志同道合的仁人义士抛头颅洒热血;
从最初的桃源三结义,有了武义强大的关张两弟兄;再后来有了简雍、糜竹、糜芳,陈元龙父子等;无论是武将还是谋士都慢慢积累起来,直到后来的诸葛孔明的加入,整个集团的队伍就壮大起来;关羽手下也有了关平周仓两兄弟;刘备手下也有了义子刘封;礼贤下士,真诚待人这是刘备的制胜法宝。
刘备的武义也就是三脚猫的功夫,而谋略更是资质平平,可是最终能形成三国鼎立中的一员,可见以仁义治天下是多么大的威力。武将中关羽张飞赵云誓死效忠刘备,无论别人怎么诱导,他们都是坚守自己的赤诚之心。
而三国中曹操多次的典故有望梅止渴,割发代首,割须弃袍等等;
无不展示出曹操的聪慧;
动用想象中的酸甜的梅林而帮助军士们解渴;通过割去自己的头发来昭示军法的严明和一视同仁;
必要时候割断自己的胡须来救命逃跑等等这些,让我们对曹操的立体形象更加印象深刻。
在没有条件时创造条件,该权宜之时就果断妥协,以目的为导向,这是聪明人的做法。
如果曹操没有想出绝妙的点子,广大军士们怨声载道,口渴难耐,人心涣散等后果就会接踵而来;如果曹操没有想出绝妙的点子,以头发带自己的人头,那自己定制的法律还能怎么推行下去,达到上行下效的结果呢;
如果曹操没有想出绝妙的点子,将自己的长胡须及时在阵中砍断,自己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小命难保,明哲保身才是王道。
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知道了:
每个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员,每个人都如同昙花一般匆匆登场,匆匆绽放。
不管你身居何位,不管你武功多高强,都有油尽灯枯,不得不亡的那刻。
人死后,功名利禄,纷纷扰扰都不再和你有关系;
你的妻儿老小,你的家业官职也都随风飘逝;
有能力的后人者暂时维持一段时间,没有能力的继任者就立即树倒猢狲散、土崩瓦解。
而以诗书传家的人可以将这规律延续的更久一些,
比如那一个个大家族,司马家族,诸葛家族,还有袁氏家族,刘氏家族,夏侯家族等等;
任凭王权更迭,只要头脑中有知识有文化,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留给子孙们最大的财富是诗书,是家风,无他。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等,
这些名言无不昭示着我们要珍惜光阴,刻苦努力的读书学习。
昨晚吃晚饭的时候,又看了一会纪录片,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凌晨3点的深圳书城中还灯火通明,
这个24小时营业的书城汇集了很多很多人:
有赶制报表的企业财务人员;
还有广泛阅览书籍的年轻人;
还有一些在这些过夜的人等等;
据调查,深圳这个城市是全国读书最多的一个城市,
而读书最多的类型是财经类的书籍;
看完这些我感到有些惭愧,因为来到深圳五年,
我总共也没有去过深圳书城几次,
虽然办理了图书证,
但是从来没有在那里彻夜读书过,
总觉得自己上了一天班已经快累散架了,
哪里还有心情去看书呢。
更别提知道深圳书城是24小时营业的地方,
这些优质的城市资源过去我都没有充分利用,
每天都是汲汲于蝇头小利上和生活琐事上,每天都在担心会不会没有工作,没有感情之中,现在想想真是惭愧。
我不敢保证多读书能让你生活更好,更富裕,
但是能确信的是,多读书能让你心态更加平和,心情更好;
这是书籍潜移默化的作用,是精神得以洗礼和熏陶后的结果。
满室书香和满屋花香是我毕生的追求。
昨晚的跋山涉水上学纪录片播放到第三集,故事的发生地在蒙古国,
选材是六年级的小女孩和三年级的小男孩,
严寒的冬日,室外气温零下40度的早上,
小女孩的父亲骑着摩托车送女儿去5KM外的小学读书。
白雪皑皑的大地,
弯弯曲曲的小路,
清晨的刺骨寒风将这对父女两送上了上学之路。
父亲的小心翼翼,他的脚不停的与地面摩擦,
来保障着摩托车,不会因结冰的路面打滑摔倒女儿;
路上还会有一两只野狗来骚扰;
冻得脸通红的父女两,让我想象得到天气的苦寒。
那个小男孩家住的更远,离学校有10KM之远,
因为学校教室有限,
孩子们高年级的上上午班,低年级的上下午班;
因此小女孩放学的时候,小男孩才到学校读书;
他们还打了个招呼;
那个小男孩独自骑着大马往返于学校和家中;
他的个子还太小,还不能独立的上下马,
尽管是这样,他的父亲也还是让他独自骑马,跨越高坡河流去学校读书。
他的母亲也默许了父亲的这种行为,说道:
希望孩子们能够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技能;
既能在农村地区好好生活,又能好好读书拥有在城市生活的能力。
镜头中多次出现马的镜头,
除了小男孩骑得那匹马,
还有小女孩家中的牛圈中也栓的有马;
它们都是静静的待着,
因为外界气温实在太低,马身上的毛发都很长,
一看就是为适应寒冷气候,而长出的厚厚的毛发;
这匹老马就这样驮着自己的小主人每天的上下学。
这两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学习,喜欢在学校的一切活动;
艰苦的上学之路抵挡不了孩子们的求知热情;
那个骑着摩托车接送孩子上学的父亲,
那个将孩子扶上马的父亲都深深的震撼着我!
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即便是辛苦,大人孩子都辛苦,却依旧坚持着让孩子走向读书上学之路,因为这样的选择会更好。
这个纪录片做的挺好,因为选题很新颖,而且选择的主人公也很特别。
从非洲到南美洲,再到离我国较近的国家,
这些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孩子们,
他们的日常的上学读书之路。
由别人的辛苦联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的幸福;
倍加珍惜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来着不易。
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我们更难的人活着,
更小的孩子走向我们来时的路,
无论是环境条件是多么的恶劣,
他们都没有忘记向上走的路和方向。
这大概是影片最想传递给我们的内容和地方。
很期待今晚的第4集,不知道会选择哪个国家的孩子。
看完这些纪录片之后,我由衷的觉得中国的实力提高了很多,
至少从纪录片文化产业这块都可以清晰的看出。
这样的光影记录和BBS的拍摄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传媒和新闻也会赶上CNN之类的水平。
虽然现在我还在很困,
周围人小声的讨论着工作的声音不绝于耳,
但是我还是尽力的组织着语言,
尽力的早一些完成今日的日更计划。
李二姐 写于 2019 -5-23 上午8:27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