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雪莱 《西风颂》
01
加拿大幅员辽阔,而大部分的土地却杳无人烟,北部北极群岛终年严寒,气温最低可至-60℃,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温暖的南部地区(是的,只能说是相对温暖)。
我学习及工作过几年的城市在中西部一个草原省份。这个人口不足20万的平原城市冬天气温会低至-40℃。加上 wind chill,体感温度甚至会低到我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50℃。
初到加拿大的外国学生,与当地人聊天的时候,经常会被问: "Are you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Canadian winter? "(对马上要到的加拿大冬天你做好准备了吗?)
虽然有所准备(在国内从来不穿秋裤的买了好几条秋裤带来),新生还是会一脸懵逼。
这时当地人或过来人则会意味深长地告诉你: "Well, winter is coming and will be six-month long!!" (冬天很快就会来,而且会长达六个月!!)
此处六个月敲黑板,表情极其夸张。
每年9月举办新生周的时候,到处可以听到大家对初来乍到的外国学生关于冬天语重心长的“详细描述”,而外国学生则一脸惊恐,怀疑自己是不是错来到了北极。
02
2012年夏末初到加拿大的时候,我住在大学宿舍里。 大学里的建筑依圆形而建,通过相邻两幢楼之间的地下或地上通道相连,除了外出购物,住宿生几乎不用出门,生活学习在这恒温的舒适环境里。
我和所有天真的外国学生一样,遇见第一场雪无比兴奋,看到雪兔大惊小怪,也很傻X地在雪地上留下天使的翅膀。
因为住在学校宿舍,对室外的气温变化并不敏感。就算外面的世界狂风暴雪,也不会觉得有多可怕,而第一次经历传说中的“加拿大冬天”是在圣诞假期里。
晚上和朋友外出看夜场电影错过了末班车,大雪纷飞,零下30度。因为是假期,人行道上少有人走,雪积了厚厚一层,有的路段积雪更是及膝高。可是除了步行回宿舍,当时想不到别的办法。我们走走停停,实在太冷了就躲进还在营业的快餐店暖和一下。
后半段没有取暖的地方,我们只能跑起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口吸进去的冷空气刺激了气管和肺,咳嗽不停。一吸鼻子鼻涕就在鼻腔里结了冰。
朋友来自黑龙江,多少有点冬天生存的经验。他让我用围巾盖住口鼻呼吸,不要直接吸进冷空气,但呼出的热气到睫毛上,睫毛竟结了一层冰。
就这样,体验着从未有过的鼻毛和睫毛结冰的感觉,一路被朋友连拖带拉回到了大学宿舍。
后来在这里生活的几年里,一到冬天的第一场雪,朋友圈都哀鸿一片:“冬天又开始了…” 到4月底以为革命就快胜利了,但又被一场大雪打破了希望,朋友圈也照例会被刷屏:“说好的春天呢?”
而在漫长难挨的冬天里,安全问题不得不使人时时紧绷神经,路上的行人和驾驶者都得小心翼翼。
有小伙伴因路面结冰打滑在十字路口刹不住车直接冲过了红灯,却被绿灯正常行驶的车从侧面撞到,车子滑行了出去又转了几圈,好在人都安全。
在十字路口过马路或人行道上走,行人也得经常注意旁边的车会不会打滑撞到自己。
03
第二年我从宿舍搬出,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个公寓,到学校20分钟走路距离。一次回家被冻僵了的经历一想到还心惊肉跳。
那天,下着大雪再加 wind chill 体感温度到了-40℃多度。终于走到家门前的时候,身上的雪盖了厚厚的一层,四肢早已冻僵了 ,可谁知锁孔因为气温极低转动不了,冻僵的手甚至也握不好钥匙。只能脱下手套哈热气让双手恢复点知觉,再戴上手套用双手使力。
试了5分钟,还是眼巴巴地与温暖的室内隔着一扇怎么也打不开的屋门。
我租住的公寓房门是直接连通室外的,如果有一扇大门先进去了还能暖和一下。旁边的人家都黑着灯,最近的可以取暖的麦当劳或便利店也要走5分钟,打911等警察赶到也得几分钟的时间。我想到 Tim Houston's 的热巧克力,也 YY 了第二天的报纸头条“20+女子打不开房门冻死家门口”。
最后在终于打开门的一瞬间是几乎用最后的力气一步跳进了屋内,迅速关上屋门的一瞬间隔绝了屋外的彻骨寒冷。进屋后的整个身子和脸还是僵着的,全身仍是麻木的。
喝姜茶,洗热水澡,在温暖的室内,回想五分钟前的经历像是场噩梦,如果你没有经历过刚才的寒冷,是不能体会到现在的室温就好像是在天堂。
这也算是我人生最濒临死亡的一次。
后来看到 CBC 报道阿省有个老太太在自家门口停车下车的时候摔在雪里爬不起来,后来冻死在家门口,直到第二天才被人发现。
对于没有体验过这样寒冷的人来说只能唏嘘但有可能无法理解,但我看到了这篇报道的时候是感同身受的。
To be continued...
编辑 | 不不
插图 | 网络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别忘记帮我点个❤️哦,驯小鹿在这里谢谢大家啦^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