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最近要限制外国童书引进的传闻,很多妈妈都非常关注,今天我来谈谈看法。
我想开门见山地表达我的观点:正是因为外国童书的引进,才激活了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正是因为外国童书的优秀,才让中国原创童书有追赶和超越的目标;外国童书和中国童书都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孩子们应该吸取的精神食粮,从孩子的全面发展角度,不应该做过度的区分;此外,读什么书,是公民自己的选择,政府没有权力去替国民做这种选择。
本人对于童书中的绘本相对熟悉,下面就以绘本为主题,展开来详细聊聊。
1、正是因为外国童书的引进,才让中国原创童书开始萌芽和发展。
《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样优秀的外国童书,几乎成为中国家长选择童书的启蒙书
我们都知道,绘本从欧洲起源,发展了100多年后,才进入到中国,并被中国的广大妈妈们热烈欢迎。
在这100多年的时间里,绘本的发展渐趋成熟、科学,并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补充一句:何谓绘本具有科学性?绘本的创作是跟儿童的年龄、认知能力、心理发展程度、智商情商的发育、想象力培养等息息相关的,作家在创作时需要时刻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它具有科学的规范,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像针对成人读者的小说、诗歌、喜剧等文学形式,纯粹是作家个人主观创作的结果。
所以我们看到,在西方国家,绘本是一个备受重视的图书品类,有大量的专业出版机构,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学乐出版社、牛津出版社、企鹅出版集团、USBORNE、Harper collins、Walker books、Ladybird等等。这些出版社主导了绘本的整个创作环节,让绘本业得到了良性的发展。
此外,第三方评论机构也很多,包括各种评选奖项,知名媒体,都从第三方的角度对每年创作的绘本进行客观的评论,我们都知道的凯迪克大奖、格林威大奖、国际安徒生奖、博洛尼亚奖等等。知名媒体包括纽约时报、金融时报、BBC、华尔街日报等,每年都会对绘本做各种报道,年底也会评选出当年的十大绘本等。
我想说的是,因为西方国家有这一整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才保证了绘本的良性发展,使得西方的绘本在质量上一直保持很高的水准。
这一点非常重要。
反观我国的绘本发展,可以说是因为外国绘本的进入和启蒙才开始萌芽的,当然,这几年发展也很迅速,不过无论如何,目前的主流依然是出版社引进和翻译外国绘本,原创绘本的创作刚刚起步。
有人会说,不对啊,我们以前就有连环画,有各种儿童文学,那些不就是我们的原创童书吗?
我上面表达过,童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科学性,而不仅仅是作家主观、随意天马行空的创作。
我们的连环画,基本上都是各种小说的绘画版,属于简单的“以图画对应文字”模式,而且以成人主题为主,并不适合给孩子看;大量的儿童文学,也都是作家自己独自创作的文字,也很难从科学性的角度去进行评价。
我们童书业发展的不成熟,还表现在全社会基本上没有第三方的机构对童书进行客观评论,也没有奖项对优秀的作家进行鼓励,甚至媒体也基本从不关注童书。(目前我看到的媒体,只有《新京报》和《澎湃新闻》偶尔会有关于童书的报道)
这几年因为市场需求的突然爆发,大量的外国童书被出版社引进,妈妈们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好的读物可以用于孩子的教育,中国的出版界也开始思考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中国原创童书。
所以说,中国原创童书的萌芽和起步,是在舶来品的影响下开始的,没有外国童书直接催生出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国原创童书的概念甚至都不会出现。
2、中国原创童书现阶段应该大量地学习外国童书,而非限制后者的引进。
中国原创绘本出现了一批水准很高的作品,比如《一园青菜成了精》《百鸟羽衣》、《妖怪山》等。
既然有差距,就应该好好学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主力消费群体---妈妈们对外国童书的认可度非常高,原因除了这些童书能让孩子学英文外,质量高、绘画精美、故事精彩、能培养孩子良好的价值观、不说教等等,都是外国童书的优点。
而我们原创的童书,目前很多还脱离不了说教和讲道理的范畴,让不少妈妈不愿接受。
当然,最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棒的原创绘本,比如《团圆》、《北京的春节》、《爷爷的打火匣》、《一园青菜成了精》、《百鸟羽衣》、《妖怪山》等等,这些优秀的原创绘本能受到大家的欢迎,除了内容上传递了中国文化外,根本上是因为做到了故事讲的精彩、图画画得用心,价值观引导上也很正面,这些跟外国童书的方向是一致的。
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大量地学习外国童书,把他们好的优点进行研究总结借鉴,为我所用,建立起良好的童书创作机制和体系,使中国原创童书能够像好莱坞电影一般,既能流水线生产,又能保证良好的品质,还能具有世界影响力。
当然,中国原创童书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跟外国童书肯定有一个竞争关系,但中国童书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那就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表达!
我认为,只要按照童书创作的规律,再结合我们自己的文化特点,中国原创童书一定会有好的未来。
但这个过程不是以限制外国童书为前提的,而是相互共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关系。
3、要扩大开放,要跟国际接轨,要培养孩子的全球视野,更不能限制外国童书。
中西兼备,是每个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所以,中国和西方的文化,都不可偏废。
上面两点是从童书本身的发展来谈,这点从孩子的教育角度来说。
如今的中国,开放的力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深和扩大,跟国际接轨,甚至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谈论限制引入外国童书,不但不合时宜,而且势必会让广大家长反感。
目前消费童书的家长群体以80后家长为主,这批家长的主体都上过大学,接触过互联网,出国见过世面,知道好的童书是怎么样的,自己有一套为孩子选书的评判标准。
我本人也是80后,以我自己来说,我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学好中国文化(当然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不是那些封建糟粕),具有东方的价值观、修养和审美,也期待孩子能有全球视野,具备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个性、独立、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质,所以我自己选书,不会带着外国还是中国的标签,简单地做区分,而是童书的内容上着手,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童书。
我们都知道,只有让孩子从小就接触这些不分中外的优秀精神食粮,才有可能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任何一个方面的偏废,都是对孩子发展的不负责。
说的高大上一点,这也是我们整个民族对待全世界文化都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