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西安出差时落脚于山中一间民宿,鸡犬相闻的村庄里有一望无际的麦田,像极了姥姥家的村庄——承载了我幼时回忆的村庄。那时爸妈工作忙,常常把我放在姥姥家照看,后来能上幼儿园了,我便成了园中年纪最小、每天留校时间最长的小孩。透过记忆的滤镜,我对自己儿时的印象就是——托腮等待。可能是小时候憋久了,一到青春期叛逆意识就急剧抬头,开始往外跑,极少待在家里,到后来外出求学、落定工作都很少跟家里商量。
之前分别写过爸爸、妈妈和家里的猫,串了一些零散的片段进去,就像是把所有共同的经历都写尽了。到再次落笔时,不仅感慨于记忆的匮乏,还意识到自己在这二十几年中跟父母的相处实在不算多。大学毕业时,我的选项里就没有“回家”这一项。当时打电话给妈妈,说要去北京找工作,言语中是听得出她的失落的,但失落归失落,她从未阻拦过我的任何决定。只说“你决定了就好”,想必也是知道阻拦无用,不想做无用功吧。那时候心气儿高,也照顾不到家人的这些情绪,连家都没回,直接把行李从上学的城市打包到了北京,无缝衔接到了工作状态。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感谢他们。从小对我有节制的放养,从学习、恋爱、工作都给了最大程度的自由,即便心有疑虑也不会阻拦我,而是默默担心、远远看护。在这一点上,我已经比很多同龄人要幸运。
工作后常常会有一种感觉,发展如何不在于你前面有多少机会,而在于你身上有多少负担。曾有朋友这样表述过自己的心境,“还没成家,已经感受到作为主心骨的重担了”。眼看就要进入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家庭负担重的朋友大多收起棱角,尽可能的选择较为稳妥的方式,以求一隅之安。我的爸妈,却常常让我好好玩,尽量尝试,别给自己设太多限制。不仅口头说说,二老还身体力行的给我减负,不仅自己买了一堆保险、还每天加大运动量,我爸愣是从一个大肚腩跑成了一身腱子肉,妈妈也是广场舞的主力队员。俩人凌晨五点就起来锻炼,一天不落,我本以为他们是完全基于兴趣,在一次吃饭中才得知,兴趣是其一,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是强身健体、尽量不给我这个唯一的女儿拖后腿。
坦白来说,在成长过程中我有过不平和怨恨,讨厌过妈妈的爱哭和爸爸的爱喝酒,也在他们争吵时力劝过他们离婚。也是近几年才变得温柔许多,因为自己也谈恋爱、工作、接触到真实的生活,知道这里面有许多琐碎与不自由,之前过的轻轻松松,是因为有人在旁边打理一切。更何况,我的爸爸妈妈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他们也不知道正确的育儿方式是怎样的,只能怀揣一颗忐忑之心不断的去尝试,去承受我的任何反馈,再据此作出调整。而等到他们真正了解到这一切,我已经离家远行。
同样的,等到我开始体会到爸妈的不易,也有了自己的身不由己。这么多年来,不知道让他们看了多少次我头也不回的背影,最初是没心没肺不管不顾,而如今已经是不敢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