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最美不过《诗经》十一


不如归去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中国诗词中有一个“式微”现象,意味着隐退、归隐。诗佛王维有“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宋代有晁说之的“一唱式微肠九断,微乎微乎我同归”,来源都是诗经中的这一首《式微》。

这是一首劝人归的诗歌。


关于此诗的主旨,毛诗解作“劝以归”,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何新认为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无论哪种解释,对“式微,式微,胡不归”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却是不约而同。那就是啊“天黑啦,为何不回家“,不管这是在对谁说,是君王、是官员,还是劳役者,总之是回家之意了。


此诗一出,后世诗人多少受其影响。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劈首一句便是“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现对人生的的大彻大悟,田园是家,是精神的根本。“东方未明”的生活令人“惆怅而独悲”,“颠之倒之”的时刻更令人不堪,归去才是最好。陶渊明归去,于是有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了绚烂至极归于平淡的诗赋,有了后世文人膜拜的高峰。

苏轼也有一首词牌名为《满庭芳》的“”归去来兮。首句照搬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此处的意味可与陶渊明吟诵时大不相同。

陶渊明归隐之意达至圆满,充满了终于不必再为五斗米折腰的欢悦和解脱。苏轼此时离开贬谪五年之久的黄州,赴任汝州,戴罪之身,君命难违,哪里会有回归的欢畅,只是前途难料,苦衷难诉罢了。陶渊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巅峰标志。


无独有偶,宋代辛弃疾在词作中也有归隐之意。描摹梅花风韵之后,转而以梅花遭遇,映射自身,“万里风烟,一溪霜月,未怕欺他得。不如归去,阆苑有个人忆”。一生壮志未酬的辛稼轩,始终纠缠在郁郁之中,归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可是时事已让他无从选择。

古诗词中,归去,回归,不如归去,都在表达诗人欲寻求一个远离尘世、少有俗事烦扰的所在,要回归自身的精神世界,获得内心的宁静平和。


陶渊明躬耕田园,自得其乐,令人艳羡。诗经时代也有一位辞官后的贵族自由的吟诵。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用一张羔羊皮交换白丝,供给自己生活,辞去官职自食其力,悠哉悠哉!

委蛇,本是描写蛇俯伏爬行的样子,于是有了迂曲婉转的意思。“徐行者必迂曲”,“徐行有度则必美”,所以,“委蛇”就是一种美的姿态。在诗中,辞官者不断地吟唱着“委蛇委蛇”,就是在表达内心中的喜悦轻松,辞退官职,还有羔羊皮可以维持生计,回归自我,真是悠哉悠哉。

少了高官厚禄,少了绝对的权力,少了众人的阿谀谄媚。“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别人眼热的这些,本不是我所想,即使拥有也会成为重负,摆脱这一切,回归到田园,才是我心头之好。“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及时回头,乐享人生。


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说过: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式微,式微,胡不归,”如果归去令你“委蛇委蛇”,那么,坚守不如归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经全文及译文 《诗经》现存诗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 500 余年的民歌和朝庙乐章,分为风、雅、颂三...
    观茉阅读 67,505评论 0 18
  • 汉尼拔在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公元前217年,由汉尼拔指挥的特拉西梅诺湖...
    历史食堂阅读 464评论 0 1
  • 暑假,妈妈单位组织自驾游去白水洋玩,我高兴的一夜睡不着觉,期待着明天的白水洋之旅,听说,那里很好玩,我心心念念了...
    江雨悦阅读 1,149评论 0 3
  • L斜靠在沙发上,说:“你不曾吃过真正的苹果。” 我暂时放过嘴里那半个在空气中慢慢氧化变色的苹果,空出嘴反驳: "我...
    千光一阅读 443评论 0 0
  • 调整状态,好几天没有正式八经工作要名单,状态都没有了!要快速调整,不拖大家的后腿!今天跟艳茹学了一招群发激活,团队...
    甄程很自律阅读 9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