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一说到创业,就有很多人说资本寒冬到来了,融资困难,用户增长乏力,盈利变现艰难。很多创业者都是怀揣改变世界的梦想去创造所谓的互联网产品,结果当风头过时就难以为继,貌似很多创业者都是这样倒下去的。归咎于原因,菜头先生认为,所有的产品还是需要去解决用户的刚需,这样才会更加的持久,有效的进行增长。
作为一个产品运营几年的老鸟,很多时候在讨论产品设计和产品市场运营的时候,总有一句话不绝于耳,那就是“要时刻挖掘用户的需求”。要说这句话对,菜头先生还真不是那么认同。因为,用户的需求不是一个产品经理或者是产品运营的人员随随便便就能找出来的。用户真正的需求是每天都需要的,是没有这个需要就会感觉不舒服或者无法更好生活的。如果说我们总是朝着挖掘去看问题,那么挖的可能只是用户的小众需求。而做产品最忌讳的可能就是过于差异化而忽略了大众的刚性需求。
比如14年比较火的几款魔幻的照相机APP,在当时真的是火的一塌糊涂,貌似身边的很多小伙伴都在使用。但是到了15年16年的时候,貌似销声匿迹了,至少在菜头先生的身边已经很少看人在使用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些APP只是满足了用户初期的好奇心理而已,并没有解决其日常实际需求。当体量更大、功能更完善的APP出现后,对于其原先APP的冷落也就在所难免了。
其实,千万不要尝试去培养用户的习惯。
一个刚出世的APP,不管是理念还是使用的逻辑都和平常人们所接触的不是一样,或者说改变了人们以往的认知。这样的APP总是打着改变人们生活习惯的口号去向用户推广,结果在刚性需求没有解决,新的习惯不适应的情况下,这款APP也是很容易被用户厌弃的。
例如,15年倒下的某款洗车APP,在经历了最初的火热以后,当融资再也不能进行的时候就轰然倒下了。最后总结原因,虽然洗车是每个有车一族的需求,但是这种需求却并不是那么高频的。而这款洗车的APP却是朝着高频的点子去设计的,同时尝试培养用户的习惯。
不要妄想一款APP就能改变人类几年或者几十年的生活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即使是用钱砸出来的习惯,当钱没了的时候,这个习惯也会随之消亡。需求永远是产品的生命所在,但是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好奇、刚需、高频需求、低频需求的区别,否则再完美的设计,也抵挡不了资本寒冬的冲击哦。
作者介绍:
产品运营,专栏作家,一个集产品运营及设计的实践者。微信公众号:caitoul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