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唯一保持下来的还算好的习惯就是读书,读闲书。估计是小时候对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每日依靠在床上读书的行为感染了,对读书的行为一直没有忘了。
可能因为母亲当时读的唯一一本书太过冗长,弘大,悲伤,里面有太多的背叛和死亡 ,不知道她读了多少遍,但我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故事的前几页,一个孩子被丢弃到了马厩里,然后被好心人救起,他的成长经历了太多磨难,还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后面的故事我一直都不记得。
记得高中那会,从朋友那借来一本安妮宝贝的书,读完我难过了很久很久,为那个不负责任的母亲,为那个得不到爱的女孩,当时的悲伤早就溢于言表。同桌是个男生,问我为什么看起来这么难过,我给他讲了书里的故事,他听完很吃惊的看着我,对我说,故事里的人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值得你这么难过?我突然被问的哑口无言,对呀 我到底在书里读到了什么,与其说我被故事的悲情感动,不如说我在故事里找自己生活的影子,为得不到爱,又不敢去爱的自己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