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思考一个问题,人会不会被满足,会不会真的有知足常乐的人,一旦不被满足又会怎么办?排除一些极端的做法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有答案?感觉一直在赶路,度过一个个阶段,也在每个阶段停留了一段时长,停留久了,也许会想着去改变,想通往下个阶段,而改变的动力往往来源于身边的紧迫感,或者困境。身边有两种人,一种是矢量,一种是标量。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种人占了极少数,很大部分人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他们往往会在很多时候选择得过且过,因为这样的过日子不会觉得累。或许会在最危急的时刻才会手足无措。我觉得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因为会居安思危,所以很多人都会怀着不平不断的做计划,做很多计划,然后思考人生,这一步该怎么走,下一步又要怎么走,与此同时,当现实生活于此发生冲突时,思想上又会出现分支,有时会迷茫,这样到底对不对?尽管很相信该这样做,但还是无法感到心安理得。总会被一类词搞得很沮丧“未来”,“人生”。未来,有多近?又有多远?什时候走,该怎么走?储蓄够了没有…诸多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而且生活的琐事太多,稍微和外界反应不过来便会感觉很累很累。日子总在一天一天过,总在想,“当一切不如你所愿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学习,学习必备的知识才能改变”。但往往困惑我的是,学什么,从哪里学起,该如何学??对于这个问题我听到过最好的一个回答是:当你感到很迷茫,又很想眺望远方的时候,我劝你最好放弃这个念头,把日子过好,该学习学习,该工作工作,只有当你把现在的生活认真过好的时候,你才有资格去选择要不要去尝试另外一种生活模式,这样才算对自己负责。
——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