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第四章:官治天下之职业官僚
艺凡:今天咱们讲点啥呢?
易中天:职业官僚。
艺凡:什么是职业官僚呢?
易中天:张汤就是。张汤是自杀的。
艺凡:为啥自杀呢?
易中天:被人举报了,理由是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泄露国家机密。丞相庄青翟抓捕了张汤的亲信,供词也被送达御前。
艺凡:那汉武帝的态度是什么呢?
易中天:汉武帝派赵禹去审问,赵禹是张汤的老同事。武帝朝那些苛严的律条,就是他和张汤一起制定的。武帝让赵禹审理此案,应该说既想查明真相,也有保全之心。但张汤不认罪。于是张汤自杀。张汤死后,家产少得可怜。
艺凡:有多可怜?
易中天:都是俸禄所得和皇帝所赐,并无来历不明的巨额财产他的兄弟和儿子想厚葬,他的母亲却反对。张汤母亲说:我儿身为天子之臣,竟被小人诬陷而死,何必厚葬,又岂能厚葬?最后,一辆牛车一口薄棺,埋葬了张汤。
艺凡:张汤到底有没有官商勾结?
易中天:张汤一案的背后,无疑是官场的残酷斗争,且案情复杂,扑朔迷离。不过,张汤并未以权谋私,应是事实。他在任职期间并无渎职行为,更是事实。
艺凡:张汤也算是清官了,但张汤是好官吗?
易中天:恐怕不能,问题是张汤还有另一面:豪强的案子自己受理,从重从严从快。平民百姓犯案,则向皇帝口头汇报,那些人也往往被赦免。可见张汤在审理案件和汇报案情时,是不畏强暴的,也是向弱势群体倾斜的。
艺凡:张汤该怎么评价呢?
易中天:职业官僚。秦汉帝国的职业官僚,叫文吏。吏是办事员,官才是管理者,但,文吏却不等于文官。文吏却是技术官僚。他们看重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包括财会、法律、公文写作。文官的选拔不一样。成为文官的标准,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文采斐然。这当然只有儒生才能充任。因此,文官的产生始于独尊儒术;而真正成为主流,则要到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后。
艺凡:还有什么不同?
易中天:选拔标准不同,价值观念也不同。文官的价值观是孔子的,也就是说,做官长袖善舞就治学,治学绰绰有余就做官。因此,他们也可以不做官。文吏却必须踏入官场走上仕途。做官为吏,是他们的职业,他们的饭碗。换句话说,他们相当于律师和职业经理人,是靠为帝国打工谋生的。
艺凡:那么,律师或经理的职业道德是什么?
易中天:为当事人服务。为皇帝服务。这就清楚了。据此,像张汤那样根据上意来决定判决的从宽从严,就不是缺德,反倒是恪守职业道德。当然,皇帝要制造冤案,他们也干。
艺凡:这么说,和文吏们的个人品质无关?
易中天:这样的职业官僚,却是儒家痛恨的。
艺凡:为什呢?
易中天:文吏的法家倾向、技术特征和职业习惯,都是儒家不喜欢的。儒家认为,忠于君主不等于唯命是从,王道应该大于王侯。所以,儒家出身的文官往往在朝堂据理力争,并不怕皇上的雷霆之怒。
艺凡:这是儒家可贵之处?
易中天:不过此类人物往往有一个毛病,那就是高谈阔论,不切实际。相反,文吏却是操作能力极强的。所以,文吏是行善还是作恶,全看遇到什么样的皇帝。遇到好皇帝,他们是帮手;遇到坏皇帝,他们是帮凶。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一个有理想,一个有能力;一个讲原则,一个办实事;帝国该选谁?
艺凡:汉武帝选择谁了?
易中天:是文吏。且听下回分解,再反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