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和孩子的交流是无效的?你付出的是苦口婆心,可换来的却是无动于衷,甚至是冷眼相对,你的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从教不经意间已有两年多,接触的孩子将近1000多,在和不同孩子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家长也好,许多老师也好,和孩子的交流是低质的,甚至是无效的。今天就把它们一一列举,看看你有没有犯了同样的错误。
无效交流方式一:居高临下,总是一副过来人的嘴脸,最喜欢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言外之意就是你要无条件的听我的。这样的错误是很多家长和老师通犯的弊病,看似是和孩子在进行交流,实际上就是在下达命令,根本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感受,总是拿自己的年龄经验说事,仿佛年龄经验就等于正确,但它们根本就是两回事。
修正方式:交流的前提是尊重,和孩子交流的前提是尊重与爱。
无效交流方式二:陈词滥调,总拿高大上的道理说事。一提到学习,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提到理想,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就是这样老掉牙的道理,能够让孩子发自肺腑的信服吗?这当然不可能,这就像大学里你讨厌的思修课一样,道理是对的,但总是一种说法,谁听多了也会自动屏蔽的。
修正方式:多使用时下的一些新语言去教育孩子,尤其可以结合孩子的喜好出发。
无效交流方式三:口头巨人,道理总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和孩子交流是否有效,有时并不取决于交流本身,可能你前脚和孩子说人要学会宽容,后脚就因为一点小事和妻子大吵大闹,请问这样的交流孩子会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修正方式:别做口头巨人,在和孩子交流之前,先让孩子注意到你的行动,那么你的交流已经成功了一半。
无效交流方式四:只说不听,你把孩子当成了接收机器。交流要有效,就必须抓住痛点,而这尤为重要的痛点不是靠猜的,而是要考观察的,不要总是想当然,因为孩子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一致的,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去走,那你和孩子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修正方式:在你发言之前,不如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无效交流方式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真正有效的交流要是持续的,只有在持续的交流中,你才可能对孩子更了解,抓住孩子的痛点,才能及时的得到反馈,知道自己交流的效果如何。
修正方式:每天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无论如何请记住,和孩子交流是要花些心思的,在和孩子交流之前,不如先想想小时候的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