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少军 图/来自网络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_____李清照《一剪梅》
周美成有“一剪梅花万样娇”的词句,原词淹没不闻,但“一剪梅”作为词牌被流传了下来。此牌须写双调,填六十字,每句收以平调,可句句叶韵。龙榆生说它适合抒写“声情低抑”的句子,那么,李清照选择它来表达自己独居的寂寞和相思的痛苦就再恰当不过了。
有时,看着窗外掠过的飞鸿,盯着墙上太阳投进的光斑,听着时钟滴滴答答的响声,摸着自己日渐稀疏的毛发,我们也会感叹时光易逝,也曾用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如白驹过隙”之类的句子表达我们的无奈与感慨,但这是多么的苍白与无力!当看到“红藕香残玉簟秋”这样的句子的时候,我们才明白什么叫“精秀特绝”,什么叫“不食人间烟火”,这是只有李清照才能感悟到的凄清之境。清人梁绍壬曾感叹起首这七字“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只七字已是他人不能到”。荷残香消,玉簟生凉,韶华易逝,红颜易老,怎不令人伤心!秦腔《五典坡》中,薛平贵与王宝钏十八年后相会,见彼此容颜老去,竟大放悲声: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霜!每念此,内心顿生苍凉之感,何况李清照与她最心爱的人也是聚少离多,最后一叶孤舟风雨飘摇,竟然独自老去!这七字当中,他人最不能至者,当是“玉簟秋”三字。簟就是席子,玉簟就是洁白如玉的席子,当然,如果考虑到李清照是大家闺秀,宰相之媳,太守夫人,父亲是苏轼故旧,表姐是秦桧夫人,自己又是收藏大家,那么她铺一叶玉石席子倒是有可能的。不过,这不是重点,我们只需体味秋天到了,独自一人睡在冰凉的席子上是什么感觉,吴文英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是一种透心的凉意,这是一种凄清的感觉,这更是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起首七字,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作者为了排遣满腔愁绪,也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一“独”字,一下子就突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百年多病独登台”,我们看到了一个体弱多病的老人颤颤巍巍拾级而上的情景,“无言独上西楼”,我们看到了一个满腹心事的亡国者孤独无助的背影。李清照独上兰舟,一定是思绪万端。这一叶扁舟曾经承载着他们满满的爱恋,这宁静的湖水曾经倒映着他们恩爱的身影,这温暖和煦的秋风曾经吹拂着他们的面颊!而现在只能遥望云空,幻想着雁足传书的神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锦书到达之时,一定是月光如水,满照西楼!月光就是思念, 如果月光照了高楼,那一定是绵绵不绝的思念。温飞卿坚信“玉楼明月长相忆”,李君虞失恋后思也悠悠,恨也悠悠:“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下阕,词人冷静地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花自飘零水自流。晏同叔认为落花无情: “无可奈何花落去”;刘梦得认为流水有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而李清照感叹自己改变不了现实。两个“自”,更是写出了落花流水的无情和自己的无助。虽然她坚信彼此深爱着对方,但后会无期,相见无望,从而发出了一声悲叹:此情无计可消除!
最后两句,最为精彩。愁不可名状,从而不好写,纵如词中高手柳永,也只能让其喷薄而出,洒向长空,营造愁云惨淡的场景:暮霭沉沉楚天阔。李重光胜了一筹,让其化为万千丝线,一江春水,总算具体可感了。而李清照第一次让愁有了重量:载不动,许多愁。基于这样的认识,最后两句便是千古绝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下”和“上”要重读,要读出愁的重量感,才能让其沉甸甸的压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