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影的标准之一就是看评分,除了自己特别喜欢的某个角色外,只有评分在9分以上的才会选择去电影院观看,所以《银河补习班》映入了眼帘,但是看完以后,若让我打分,是最多只能到8的,搜了一圈网上的影评,大家褒贬不一,诚然,这部影片倡导的教育理念和宣扬的价值观是值得肯定的,但经不起仔细推敲,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行得通,更不适用于现在大环境下的应试教育,影片中有很多硬伤,戏剧效果过于浓重,也太理想化了。但今天我不想以鸡蛋里挑骨头的姿态去评判这部影片,我只想谈谈我看到的,对我有启发的点。
首先,他毒鸡汤式的教育理念、洗脑组织似的信念植入让我很受用。随便摘录几条:
1.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是在他问儿子马飞“学习是为了什么?”的时候,马飞脱口而出“清华北大啊,妈妈说的”。似乎考上名校就是一个人寒窗苦读数十载的终极梦想,影片中还有一个情节是高三学子们独特的毕业纪念方式---撕书,漫天飞舞的白色纸片宣告了他们苦读生涯的结束,他们迫不及待地以这样一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解放,可是这难道是学习的终极目的吗?考上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并没有!真实情况是:孩子们未进入大学的时候是“忙”---忙于做题准备考试;读大学的时候是“盲”---挣脱了父母们的管教在全新生活中的不知所措;当大学毕业后是“茫”---面对这个社会,不知自己将来的人生如何应对。这是几乎所有人的困境,归根究底是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只是按部就班的随大溜,以权威人士(父母、老师、长辈)的意见为首选、以市场来判断自己的专业和喜好,唯独不听从我们内心的选择,因为我们独自做出判断的成本太高了,所有人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去赌,我们输不起,这就是事实。前两天看上濒教育机构创始人兰海的新书《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里面提到德国的大学教育,头一年会安排通识课,让各个专业最顶尖的教授给每个入学的孩子们上课,给孩子们了解每个专业的机会,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最终的专业,我们太缺乏这样的理念了,好多人终其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的爱好和适合的专业,毕业后从事的大都是不对口的工作,工作更多是为了谋生而不是实现价值,说到底就是因为我们见过的、听过的的专业门类太少了,我们只是局限于自己熟悉的、了解的领域,对于未知领域,我们本能的反应会帮我们自动屏蔽掉,所以留给我们的选择少之又少。特别希望有一天,我们国内也可以实现这样的课程安排。高考只是一个人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个关口,正如邓超饰演的父亲所说“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我们要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终其一生去学习,兴趣才是学习最大的助力。
2.“你自己的事,永远不用问我”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马飞躺在床上,看到爸爸在工作,问:“那我也可以不睡觉吗?”
马皓文知道儿子的小心思,他没有拒绝,也没有命令和说教,而是说了一句:“你自己的事情,永远不用问我。”就接着工作了,看看深夜中工作的爸爸,马飞也主动拿起教材认真翻看起来。
比起说教、命令、惩罚,这样直接做给孩子看,才是最好的教育吧,试问我们的父母在要求孩子的时候,有多少人可以自己先以身作则呢?又有多少家长能分清哪些是孩子的事情,哪些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去指摘孩子的一切,而这句“你自己的事,永远不用问我”表面是家长不负责任,实则是把责任归还给了孩子,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对自己负责,这无疑是尊重孩子和信任孩子的表现,这样才会真正调动孩子的自主性,也培养起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可。
还有影片中那张被马飞带上外太空的字条:“爸爸,像你一样,永不认输!”这句话在关键时刻一直激励着马飞,帮助他一次次鼓起勇气,度过生死难关。马皓文原本是著名工程师,却因为设计的东沛大桥倒塌,替单位背黑锅锒铛入狱,错过了儿子7年的成长,在狱中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出狱后还要面对邻居的非议、同事的唾骂、人群的侮辱。找工作四处碰壁、甚至卑微到去卖血,被一群小混混殴打,含冤申诉却一次次被退回,得不到公正对待......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让他倒下,他咆哮般的吼出“我永远不会认输的!”这句话就像烙印一般深深印在了马飞的心上,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3.“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
马飞因为瘦小和肢体不协调,从小就被老师说成“缺根弦”,连他妈妈口中说的最多的也是“他本来就很笨、长那年级前十的脸了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教导主任更是屡次强调:“煤球再怎么洗,也成不了钻石。”因此,马飞也认定自己是个“会把爸爸蠢哭”的孩子。
唯有马皓文很坚定地告诉他:“所有人都说你是废物、笨蛋、蠢货,但爸爸相信你不是,永远不是!”
这句话就像一束光,照进了马飞长期被否定与打击下的黑暗生活中。他的眼睛里开始有了光,学习的动力与内心的力量开始恢复。
我们身边有太多孩子,就是毁在父母以及教育者不负责任的语言暴力中,他们被贴上各种不好的标签。久而久之,这些标签就内化到心里,让他们相信,自己真的就如别人说的那样不好。一个越不可爱的孩子,往往是一个越需要爱的孩子。孩子需要被看见、被肯定、被鼓励。就像马皓文在马飞考了63分的情况下,兴奋地说:“这么短的时间,你就从全班倒数第一名到了倒数第五名,我就说了,你是天才!他看向马飞的眼神,也是闪闪发光的崇拜感,让马飞怀疑自己就是少年霍金本人。他告诉儿子,他给他上的是地球上最好的“银河补习班”,让孩子感觉自己独一无二,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大的鼓励。
积极正面的鼓励,会建立孩子的内在评价系统,别人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自己怎么看待自己,这是一个人内心力量的源泉!
诚如马皓文所说:“每个孩子身上都长着一个神奇的感受器,他们就是能感觉到,大人对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爱。”如何正确的爱孩子,是我们做父母终其一生都需要学习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