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题:我的优点
从小,我就被父母师长赞“聪明”,赞多了,我便深以为然。求学过程中,我付出的努力与得到的成绩似乎不成正比,特别是高中。彼时我在山东求学,多数同学住校,早上六点起床背诵,直到晚上十二点仍捧烛夜读,而我,读闲书,早恋,学吉他,山上田野里四处闲晃,没费多大气力,成绩总不会掉出前三名。因此我越发自以为是“聪明”,将145的智商编成亮闪闪的光环,骄傲地顶在头上。
我现在当然懂得,这个所谓的“优点”是如何困缚了自己。因为将努力与聪明相对立,渐渐习惯了“好成绩”是理所当然,所以忘记了“no pains, no gains”的基本法则。其恶果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当一件事情需要我额外付出时,或者当一件事情稍有偏差失误,我便轻易质疑否定自己;其二,当我预判一条路特别遥远艰辛,我会因为害怕失败遮蔽了“聪明”的光环,竟下意识选择逃避。
后来做了妈妈,才明白夸奖孩子“漂亮”、“聪明”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少负作用,反观自己的成长经历,切肤之痛。于是又深深抱憾,由于自己的自大、浮躁,半途而废,错过了更好的机会。每次妈妈阻拦我辞职,只消说“你这么聪明,在家做主妇,不觉得可惜么”,准保戳中我。
再后来,经历了自己生活事业的浮浮沉沉,才明白,聪明本身,不过是父母基因结合的刹那迸发的偶然性火花,它并不承诺我任何熠熠生辉的剧本,它并不决定性地影响我的人生品质。但这个资源如果被善待、善用,在寻找“自己”、实现“自己”的路上,它定会助一臂之力。我深信人生而有己身的使命,人生有这么多章节呢(虽然我错过了一些,但仍有大量的未知)。“聪明”,它自己并没有什么持久、优质的光亮,这个资源一定要配合坚毅的耐力与扎实的付出,才可能在某个章节上演精彩的剧情。
王老师和亲密的朋友则认为我最大的优点是,方寸不乱。她们说我乐观、心大,凡事不拘小节,极少听到我在闺蜜圈里抱怨什么,似乎任何意外都不能在我心里掀起波澜,我不慌不忙地自我消解,或者理性地寻找方案。
可能自我认知与自我呈现的差距吧,若不是她们如此总结,我自己倒是从来没意识。我想,这并不是因为我“乐观”啊,相反,可能因为是悲观,所以才对糟糕的意外不觉意外吧。 悲观主义者确信,生活本无应许之地,何需怨念不休被不公的命运欺骗、抛弃?悲观主义者更容易因眼下的欢愉而感动,但他们深知美好从来转瞬即逝,落叶一片,不必徒劳挽留,不必没完没了作态感伤,只要拥有时狠狠地珍惜便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欢愉和美好。
付出,不一定有预想的结局,智商145也不会特例。但是付出的过程中,一朵花开的身影,一阵孩子清脆的笑声,一缕暮光的珊瑚色遍染层云,一个疲累时接住自己的温暖拥抱,千山万水,万水千山,生命的果实从来不局限于一种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