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逞囗舌之能

原文: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 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的人说,冉雍这个人,虽然很仁义,但是口才不行。

孔子说“用不着口才啊?用口才,辩论的功夫去跟人作对,别人说不过你, 心里就会憎恨你,不知道他仁不仁,但是用口才干什么呢?”

与人争论没有赢家,只会使事情更加糟糕。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有着深入的研究,

他把“避免与人争论”列为说服他人的一项重要原则。他认为,一场辩论的结果会使辩论双方比以前更坚持他们的见解,

更相信他们的绝对正确性。如果辩论输了,你是真的失败了;可是如果赢了,实际上还是输了。因为你辩论胜了对方,

会使对方感觉到自卑,损伤了他的尊严,他会对你的胜利充满怨恨。况且,对方即使在口头上认输,但心里肯定是不会服气的。

孔子的言论,与卡耐基的观点异曲同工。

在生活中,有些人不但反应快,口才也好。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总能看到他们在高谈阔论,总是在炫耀着自己的才能有多么出众。

倘若他们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辩,很可能会凭着自己的“辩才”无往而不胜。

不管自己有理没理,只要让他们抓住了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就会展开大肆攻击,将对方辩到哑口无言。

这种人若是放到辩论会上或是谈判桌上,也许是个人才,可惜人生不是一场辩论会。

还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是真理的拥有者,喜欢与人争论不休。但是,他们却不知道,有些时候言辞也是很苍白无力的,

它根本就不能说服他人改变立场,就算是口若悬河也无济于事。因此,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应该学会谨言慎行。

要知道,在他人面前逞口舌之能是毫无意义的,有时还会把自己逼上绝路,到那时再后悔可就晚了。

这段话的核心是,不要从嘴巴上战胜别人,您就算辩论得过别人,就算 别人嘴巴上输了,但是别人心里会服气吗?

所以,从嘴巴上战胜别人,短期看来,您很厉害,长期看来,其实是对您个人,甚至组织都是有害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我们要的是讲仁义,让别人心服。

《论语》里面的智慧才是真智慧。社会科技进步了,时代变了。 但人心还是没变,人性还是没变。

重要的是讲仁义,让人心服,而不是口头上争强好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