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故事的8个要素 罗伯特·麦基《故事》

人物

当脑海中出现一个想象的人物之后,于是引申出了想要写一个故事的可能。只要你想,可以在这个人物诞生之前就开始写,日复一日的追随这个人物,直到完成人物的宿愿,让人物跟随你的想象走到故事的尽头。要是你愿意,你可以将一个人物的故事写成百科全书一样的厚度,也可以只写一篇日记那么单薄的描述。

大师的标志就是仅仅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能向我们展示人物的整个人生。

每个读者,都会将自己带入主角身上,把被讲述的故事装进自己的生活故事中。

比如《温柔的怜悯》开始于麦克·斯莱奇在穷愁潦倒时醒来的那个早晨。接下来的讲述了他随后一年的生活经历。在各种场景内和场景间的切换里,我们却渐渐了解了他过去的一切,以及那一年中在斯莱奇身上发生的所有重要事情,直至最后的画面向我们暗示了他的未来。一个人的一生,几乎是从生到死的整整一生,便被悉数捕捉进霍顿·福特的剧本的淡入和淡出里。

结构

作家搜寻事件,一个事件包含了人物、动作、纷争、对白、意象、心情。没有一个要素能独自构建故事,一个故事不仅仅是若干个瞬间的冲突或行动、人物个性或情感状态、机智对话或符号象征,甚至更多。

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选择的一系列的事件,按序列将这一系列的事件有序的串联起来,连贯的事件不仅激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也能表达出作者的人生观。

事件需要冲突的情绪,来激发出人物角色和观众一样的情感反应。选择的事件不能随机或漫不经心的堆积在一起,要构思,什么该取或舍?什么在前或后?

你要明确构思出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你的情感,如果表达不足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就是独角戏的自嗨;也是为了表达你的思想,如果观众看不懂你表达的想法,就是孤芳自赏的词藻堆砌。

事件

故事这门艺术是向世界表达价值观念的艺术,价值是故事讲述手法的灵魂。

生/死(正面/负面)便是一个故事价值,同样的有爱/恨、自由/奴役、真理/谎言、勇猛/懦弱、忠诚/背叛、智慧/愚昧、力量/软弱、 兴奋/无聊...

比如:你家窗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东非,一片被干旱肆虐的原野,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利害攸关的价值:生存,生死。我们从负面开始:这场旱灾正在夺去成千上万条性命。如果有朝一日天降甘霖,一场季风带来的雨水让大地重返绿色,动物回到草场,人类得以幸存,于是这场雨便会被赋予深刻的含义,它将故事的价值从负面转化为正面,从死亡转化为新生。

但这还算不上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这个世界出现了人,将自己想象为一个“造雨者”。这个人物具有深沉的内心冲突:他一方面热忱地相信自己确实能够呼风唤雨,尽管他从来没有做成过,而另一方面又深深地恐惧自己会不会是一个傻瓜或疯子。他认识了一个女人,爱上了她,女人试图相信他,但最终还是选择离开,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江湖骗子。他与社会也有着强烈的冲突:有些人追随他,把他奉为救世主;其他人则用石头砸他,想把他赶出镇外。最后,他还面临着与自然界不可调和的矛盾:灼面的热风、通透的晴空、皲裂的大地。 如果这个人能够与他的一切内心冲突和个人冲突抗争到底,排除社会和环境的阻力,最终从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变化出甘霖,那么这场暴风雨将会变得无限辉煌并具有崇高的意义,因为它是从冲突中撞击出来的变化。

这个故事来自于由理查德·纳什的戏剧改编的电影《雨缘》。

场景

场景:对于一个完整的故事而言,作者需要选择四十到六十个故事事件。而场景就是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至少在读者读完都能感觉得到的一个价值层面,使人物生活中负面的价值情境发生转折变成正面,理想的场景就是一个故事事件。

你要审视每个场景,并自问:在人物的生活中,此时此刻被押上台面的价值是什么?爱情?真理?这一价值在这一场景中的性质如何?正面?负面?中立?然后,这个场景冲突到最后的结尾,有没有发生实质的转变:正面、负面、还是两者都有?做笔记比较下,事件的前后变化;最后还要自问一句:我的剧本中为什么要采用这个场景?

故事中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场景?是为了向读者解说,传达出人物、世界、背景信息。如果场景没有转折点,有经验的作家会立刻舍弃这个场景。我们精心设计每一个场景,从头到尾将人物生活中押上台面的价值从正面转化为负面,或从负面转化为正面。

如果一个场景不是一个真正的事件,就删掉它。

比如:克里斯和安迪恩爱地生活在一起。一天早晨他们醒来之后,却开始吵架了。他们的口角愈演愈烈,一直持续到他们在厨房匆匆忙忙做早餐时。后来,他们来到车库,爬进车内,准备同乘一辆汽车去上班,这时他们的争吵变得更加恶毒。最后,汽车行驶到公路上,他们的言语交锋更是演变成拳脚相加。安迪歪歪扭扭地把车停在了路肩上,跳下车,结束了他们的关系。

这一系列动作和地点创造了一个场景:它将这两口子从正面(恩爱地在一起)转化为负面 (愤恨地分手)。

地点的四个转换:卧室到厨房、到车库、到公路,都是镜头设置,并不是真正的场景。尽管它们加剧了行为的强度,使危机瞬间真实可信,但它们并没有改变押上台面的价值。当他们的争吵在整个早晨延续时,这对夫妻仍然在一起,并且似乎还在相爱。

直到动作达到其转折点时:车门砰的一声关上,安迪宣告:“我们完了!”这对爱人的生活被掀了个底朝天,活动变为行动,整个图景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场景,一个故事事件。

不论场景中的空间和时间怎么千变万化,这只是一个单一的故事事件,就是一个”爱人分手“的场景。

节拍

场景里面最小的结构:节拍。

“爱人分手”场景:当闹钟响过之后,克里斯调侃安迪,安迪做出以牙还牙的反应。当他们穿衣时,调侃变成了讽刺,他们开始互相侮辱。现在来到了厨房,克里斯对安迪威胁道:“宝贝,如果我离开你的话,那你就惨了。”但是,安迪对她的吓唬回应冷淡:“我倒愿意试试那种悲惨的生活。”在车库里,克里斯害怕从此失去安迪,求他不要走,但他报以嘲笑并对她的请求大肆挖苦。最后,在飞速行驶的汽车内,克里斯对安迪大打出手。安迪还手,慌乱中猛踩刹车。他流着鼻血,跳下车来,将车门撞上,大叫“我们完了”,愤然离开了惊惶失措的克里斯。

这个场景围绕着六个节拍展开,六个具有明显区别的行为,六个动作/反应的明显变化:先互相调侃,接着互相谩骂,然后是互相威胁和反诘,接下来则是恳求和嘲讽,到最后变成暴力相加,导向最后的节拍和转折点:安迪决定结束关系、采取行动,克里斯目瞪口呆、万分惊恐。

序列

场景导致较小而又意义 重大的变化,而一个序列中的终结场景则必须实施更为强劲、并具有决定性的改变。序列是一系列场景:一般两到五个,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到达顶峰。

背景设置:一个在中西部事业有成的年轻女商人被猎头公司发现, 要到纽约一家公司面谈一个重要职位。如果她赢得这一职位,将获得事 业的一个重大飞跃。她非常希望得到这份工作,但尚未成功(负面)。 她是六个最后的竞争者之一。公司领导意识到,这一职位具有至关重要 的公关意味,所以他们希望在做出最后决定之前,看到所有申请者在一个非正式场合的真实表现。他们邀请所有六个候选人参加曼哈顿东区的一个聚会。

场景一:西区一家饭店。我们的主人公芭芭拉正在饭店准备参加晚上的聚会。此处押上台面的价值是自信/自疑。她需要所有的自信来在这一晚会中胜出,但她心中充满疑虑(负面)。她忧心忡忡地在房里踱步,告诫自己来到东部确实是一个愚蠢的行为,这些纽约人会把她活 活吃掉的。她从箱子里拽出衣服,试试这件,试试那件,但每身衣裳都 比前一身更加难看。她的头发乱成一团,根本无法梳理。面对一大堆衣 物和乱蓬蓬的头发,她一筹莫展,决定收拾东西一走了之,省得到时候丢人现眼。

突然,电话铃响起。是她的母亲,打电话来祝她好运,并唠唠叨叨 地讲起了她是如何孤独,害怕从此被女儿抛弃。芭芭拉挂上电话,意识 到曼哈顿的那些食人鱼跟家里的大白鲨相比,根本无足挂齿。她需要这 份工作。忽然,她神奇地配搭好了以前从未试过的衣服和饰品,效果之 美艳就连她自己都感到惊喜。她的头发也魔术般地被梳理整齐。她走到 镜子面前,容光焕发,打扮得体,浑身充满自信(正面)。

场景二:饭店大门口。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芭芭拉来自特尔霍特,她不知道在登记房间时应该给守门人五块钱小费,所以守门人不愿冒着风雨到外面去给一个吝啬鬼叫出租车。何况,在纽约下大雨的时候,根本就叫不到出租车。所以,她只好仔细研究她的游览地图,琢磨该怎么办。她意识到,如果她从西八十街走到中央公园西街,沿着中央公园西街一直往南走到五十九街,再步行穿过中央公园南街到公园大 道,再往北走到东八十街……就绝不可能按时到达晚会地点。所以,她决定做一件人们警告她永远不要做的事情:穿越夜晚的中央公园。如此,这个场景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价值:生/死。她用一张报纸盖住头发,冲进了雨夜之中,将生死置之度外(负面)。一抹闪电过后,一群无论晴雨都守候在夜晚的中央公园等待傻瓜出现的黑帮流氓赫然现身在她面前,将她包围起来。芭芭拉的空手道课 并没有白上。她拳打脚踢,杀出黑帮的重重包围,打得他们嘴唇开裂, 满地找牙。最后,她跌跌撞撞地冲出公园,全身而退(正面)。

场景三:带镜子的前厅:公园大道公寓楼。此刻押上台面的价值转换为社交成功/社交失败。她活着走出了公园。但当她从镜子中看 到自己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一只落汤鸡:报纸散成了碎片,落在头发里;衣服上血迹斑斑,尽管是黑帮的血,但毕竟是血。她的自信骤然下降,加上怀疑和恐惧的攻击,使她只好自认失败(负面),被社交灾难所击溃(负面)。

其他候选人相继乘出租车抵达。她们都找到了出租车,从车上下来 时派头俨然一副纽约交际花的模样。她们很同情这个来自中西部的可怜虫,把她让到了一个电梯里。来到顶层后,她们用毛巾替她擦干头发,找了一身不配套的衣服给她换上。她的这身打扮导致整晚的焦点都集中在她那里。认为自己反正已经失败,她反而表现得异常自然轻松,恢复了自我,从内心深处表现出了一种连她都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满不在乎;她不仅跟他们讲起了她在公园里的遭遇战,还拿这事大开玩笑。

大家先是目瞪口呆地表示敬畏, 然后再报以开怀大笑。在晚会结束时,所有的经理人都已经能够明确地知道,他们需要的职位人选是谁:一个能够经历公园的恐怖事件,而后 又能如此处之泰然的人。她得到了这份工作,晚会以她个人和社交的胜利告终(双重正面)。

给每个序列定个题目,以使你自己明确为什么要把它设置在影片内,这是很有益处的。

这个“得到工作”的序列,其故事目的是描写她如何从没有得到工作到得到工作的过程。这一点完全可以通过一个单一的场景,用一个人事部经理来完成。但是,除了纯粹表达“她有资格”,我 们可以创造一个完整的序列,这样不但可以让她得到工作,还可以戏剧 化地表现她的内在性格、她与母亲的关系,以及有关纽约市和那家公司的一些洞察和见识。

一系列序列便构成下一个更大的结构:幕。

一个基本场景、一个构成序列高潮的场景,以及一个构成幕高潮的场景之间的区别:在于其变化的程度,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于其变化对人物,对人物的内心生活、人际关系、世事时运或以上诸因素的组合,所具有的冲击力的程度,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幕的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加强劲。

故事

一系列幕便构成所有要素中最大的结构:故事。

通过场景、序列和幕,作者创造细微、适中和重大的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都可以逆转。只有最后一幕的高潮却是不可逆转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