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找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为不愿意下足工夫找借口,或者是回避自己的不努力不务实。学生阶段,决定学习质量的,就看下面四点:一是课堂听课质量,二是课下作业完成情况,三是师生交流,四是课余时间利用。这四点能全部做好,一定是学霸。
一是课堂听课,这是学习的主阵地,丢了课堂,课下无论怎么用力都难以挽回,因为丢的不只是课堂的知识,还有课堂的听课习惯、听课态度、思维交流,还有更可贵的专注力。专注力就是学习力。
二是课下作业。几乎一切学习出现了严重问题,都是因为不能认真完成作业。只要出现哪一学科不能完成作业,或者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一般情况基本上这个学科就差不多废了。
三是师生交流。学习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交流。师生交流简单地说就是找老师问问题,只有与老师的直接沟通,才有可能彻底解决课堂上与老师配合度底、思维跟不上、听不懂等等问题。与老师频繁沟通,会带来巨大的意想不到的收获,尤其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思维上的收获,这是其他任何沟通都难以做到的,但可惜许多学生认识不到这一层。当然,师生交流分两种,一是课堂交流,专注地听、记、思,是交流;课堂的问与答当然是交流。二是课下找老师问,这是更有自我个性的交流,而这个交流更重要,对自己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一个单独与老师交流的学生,必然会影响到老师的讲课思维,因为他在讲课时一定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与思维方式,他才会更有效地备课讲课,而老师了解学生的最好方式,一是作业,二是学生问的问题,老师几乎必然地会把个别学生的疑难问题理解成多数同学的问题,因此,从某个意义上,老师讲课就是在给“熟人”讲课,给经常问问题的学生讲课,其他人都是陪听者。
四是有效利用好课余时间,周末假期就是弯道超车。所有的优秀,几乎都是时间的充分利用。而时间的有效利用又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不少学生也用了时间,但是毫无效率。对时间的最好尊重是,在自己能掌控的时间之内,大力的向未学的知识推进,而不是去做反反复复的复习。只有向前推进,在自己掌控的课余时间之内,把还没有讲的没有学的内容向前学向前推向前练,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感,有进步感。当往前走到一定的程度,回头再看那些曾经不太懂的东西。你会发现那种感觉如同爬山,艰难艰难的往上爬,爬到一定的高度,回首望,一马平川。学的过程允许不懂,允许不会。不懂不会的地方要及时的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只有这种超前的学习,课余的时间才算是真正有效利用。再多的课余时间,如果没有学新的内容,那都是一种低效。只有这种超前的学习,回到学校才能在课堂上思维更加活跃,才能与老师形成更好的共鸣。这种状况尤其适用于数学物理这些学科。简单来说,课余时间的有效利用就是超前学习。我们传说中的大学问家不外乎别人用十年读的书,他一年读完,这就是超前学习。参加竞赛班儿的学生应该深有体会,所谓的竞赛,很多情况下是高一就把高二的搞定,高二就把整个高中的搞定。这就是超前学习。这就是对课余时间的最好尊重。
除此四点,没有别的。
做为家长,不要再为孩子学习没有什么方法而四处求医了。一切方法,如果不尊重以上四点,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