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到底是什么?——小海龟的故事

最近在《吴伯凡的认知方法论》读到这个故事:

有一个小男孩看见沙滩上一只刚刚出生的小海龟在艰难爬行,想爬到海里去。这个小男孩很善良,不忍心看这只刚刚出生的小海龟那么艰难地爬,就捡起小海龟,把它扔到了海里。小男孩认为他做了一件善事,但接下来的故事却是一个悲剧:

离这个海滩不远的地方其实有无数的小海龟。在自然界,小海龟爬到大海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个巨大的危险:天敌军舰鸟会过来吃它们。所以,小海龟大规模爬向大海之前,都会派出一两只小海龟先爬向海里。如果它安全爬到了大海就会发出“我安全到达”的信号,让其他小海龟知道没有危险;如果小海龟们接不到这个信号,就意味着那只小海龟已经牺牲了,它们就会暂停向大海的迁徙,等一会儿再继续派出一只小海龟……直到连续几只小海龟都安全到达大海,它们才会大规模地开始向大海迁徙。

这个小男孩在无意中干了一件极坏的事情:让小海龟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这里是安全的”,所以,无数小海龟开始爬向大海的时候,成群的军舰鸟飞来把这些小海龟叼起来吃了。

原本是好心,却办了一件坏事,更关键的是对此还一无所知。

我们身边从不乏这样的例子。

但为什么会这样?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管窥效应”:善恶的问题看上去是一个道德问题,其实是一个认知问题,它的关键在于,你是对局部的认知还是对整体的认知。

基于局部的“管窥认知”就可能导致恶,真正的善是基于对整体的认知的。

如果缺乏对确定性背后的那个不确定性的敬畏,那么很可能就是在作恶。

所以我们会不断的看到出于善意却导致悲剧的故事,让人不胜唏嘘:

有人义无反顾做慈善,最后反而被拖垮,而被救助者又回归穷困凄凉;

某人对花生过敏,她的同事不知就里却武断认为是挑食,在食物上偷偷抹上花生酱,致使当事人休克身亡;

我们总是被教育要善良,却没有想过:

满足自己的“善心”做了善事,但因缺乏认知,没找到问题的根源,最终导致“恶”的后果。

回到那个问题:

善良到底是什么?

善良不是道德问题,或者说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其最终还是认知问题。

在发善心的时候,还是需要问问自己:

我所做的真是善事吗?

不能简单的满足于“感动自己”,要防止因小“善”而致大“恶”。

这个故事让我对善恶的认知有了刷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如果有人问你善良是什么,你能马上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会马上想到利他的行为,认为付出就是一种善良的行为。如果...
    Sencer阅读 4,873评论 0 3
  • 前言: 我又回到了故乡,我生长的地方,我的家乡小镇。 那片令我魂牵梦绕的土地,如同杜鹃花般瑰丽。一草一木,都是我生...
    微弱的光芒阅读 4,505评论 2 13
  • 时光匆匆,转眼大雪已至,很多生肖也迎来了自己的运势变换。正如歌曲里边唱的,人生可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
    武当山余坪庙阅读 2,675评论 0 0
  • 晚上八点十分,汇报店庆活动进展的会议已经连续开了五小时四十分钟。想着老公在家带娃,斟酌用词给主管发微信,询问是否可...
    雷芃阅读 2,615评论 0 1
  • 习惯人群中找你的影子 回想那些幸福的日子 但其实我明白 走着走着 熟悉的人慢慢陌生了 喜欢的人慢慢离开了 失去的人...
    媚孤情阅读 3,55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