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孩子的父母,我们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也有很多的教育专家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呵护孩子的自尊心,要多多鼓励孩子,多多表扬孩子,因为赞赏可以让孩子更加自信。但是光说“你真棒”,“你真聪明”有用吗?很不幸地告诉你,这样的做法不但不能很好地帮助孩子,而且有可能会助长孩子表现型人格的形成哦。
那么,什么是表现型人格呢?先来了解一下两个心智模式。
走在人世间30年,见过不少的人和事,遇到有人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垂头丧气萎靡不振,也见过有人挫败后越挫愈勇反败为胜,我总是在思考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有着截然不同的反应机制,怎样我才能够成为后者、把孩子培养成后者,把失败踩在脚下做自己成功的垫脚石?
直到最近我看到了两个概念。成长型心智模式和固定型心智模式,这两个心智模式是斯坦福大学卡罗尔.韦德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抗挫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很大的联系。
当一个人认为他个人的智力、能力和品质,是由先天决定的生下来就固定了的,这样的思维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智商能力等等可以靠着后天的努力去改善进步,那么这个人的思维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用脚趾头都能想到,什么样的心智对孩子会有更好的发展。因为成长思维模式的人更有可能成为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哪怕起点低一点都无所谓,只要持续做对的事情,一定会成功。
那么这两个模式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如果你经常夸自己的孩子聪明、有天赋,等于在暗示他孩子你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因为你生来就会,就等于间接告诉了他的智力、能力和表现都是固定的了,那么孩子就会为了表现出自己的聪明和天赋去做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好了就会觉得沮丧因为这不是他能改变的,都怪自己没有天分。
但是如果你表扬孩子是因为他的兴趣、努力和愿意花心思,这就在暗示他能够得到现在的结果是因为这样的努力、练习和勤奋,这就在告诉他其实能力是可以通过练习提升的,这样他下次再遇到问题或者挫折的时候,他就会觉得这没什么,只不过是练习做少了、功夫花少了,只要愿意花心思一定能够有成果。
随着这两个心智模式不断形成,人会分成两种类型的选手,表现型选手和进取型选手。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在《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里把人分为两类,
一类是表现型人格,这类人比较关注自己的表现,常因为表现不好而放弃学习前进。
另一类是进取型人格,这类人更关注将来的结果,认为表现不好只是一个过程,表现不好并不能阻挡他们不断努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有可能成为进取型选手。我们都更想孩子成为进取型选手吧?那家长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应该知道语言是有力量的,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夸奖孩子的方式来培养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一个对策:多关注动态,而非静态。就是多表扬孩子的努力、学习过程和成长。
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少不了刻意练习,所以多关注孩子慢慢熟练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孩子的结果,在还不熟练的时候多给孩子鼓励,当他做得不错的时候,你可以表扬他有进步、很用心、或者是很努力,告诉你的孩子你关注的是他所付出的努力、所花的时间和心思,等于间接告诉他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用心用时间多加练习就能够得到好的结果。我的孩子才一岁多,我夸奖他的经验并不多,但是前几天我带他去游泳的时候,我选择关注他的动态,在他表现不错的时候我夸奖他:今天游泳有进步,比前几次活跃,结果那天他是为数不多游泳比较好的一天。
幸运的是不管我们的年龄有多大,只要改变认知我们都可以转换为成长型思维模式。曾经我就是一个固定型心智的人,每当我学习一个新的技能的时候刚开始总是自信满满,随着学习的深入学习内容越来越难、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那块料,后来觉得反正也没什么长进了,就算了放弃了,但后来我知道了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我开始告诉自己做得不好只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一直学和做,一定可以越来越好。做的好的时候也可以表扬一下自己:最近进步了不少,和努力分不开,接下来还要花心思好好干。
改变一种心智模式,改变一种表扬方式,用点技巧用点头脑,不但可以夸出一个好宝贝,还可以夸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