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一个渣男曾经也是一个好男孩,每一位渣女,曾经也是一位好女孩。
是否也在抗拒中选择了接受,明明不喜欢这样的爱情,却又无可奈何,又或许尝到后又沾沾自喜感觉还不错。
从传统意义上爱情观到新时代的快餐爱情,对一个思想保守的人的内心是摧残的,他将一直在这场传统与现在爱情的潮水对流层中漂浮不定。渴望得到好的爱情,又忍不住想要尝尝快餐的味道。
一直在想,爱情是什么,破壳去皮;到底是见色起意的一见钟情。还是灵魂上的相互欢喜,似乎从古至今与美色为爱比比皆是,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所述。但又不乏平淡如水幸福度日的人。与我来讲在上世纪中的爱情;可能是为了一个白面馍,为了不饿肚子,也可能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又或许是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但他们的爱情一路走来大多都让我羡慕。羡慕的是两个人一间房的平淡生活,羡慕的是三口五口幸福之家。羡慕的是忠诚一生。
当下快餐潮流,谈不上是爱情吧,冠冕喜欢也是一种玷污,不如说是一种配对,脸对上了,性福也就对上了。廉耻心的观念在这个对流层中被冲的越来越淡,当遇到下一位更合适的脸,再开始下一段性福。有时明明知道这段感情根本没有结果,还乐此不疲的尝试,最后落得一身坏名声。
从数据显示21世纪的离婚出轨率以翻倍的情况的出现,这不就是爱情忠诚的一种社会反示。从将就过,变成的一种随性洒脱,与其说是时代文化不如说是社会存在的反循环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以行为挑战伦理,冲破束缚而宣泄对当下社会不满,随经济的高度发展,物质基础的重要程度已经远远超出精神文化,当下社会,所有伦理难逃物质的冲突,精神文化的缺失和不正确的意识形态渗透是当下中国社会的漏洞。
当下的快餐爱情从最根本上讲,离不开男女地位的争执。由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女性地位一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可是二者真的存在一定的相对平等吗?答案是否定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两个问题像是药房新伙计抓药在天秤加量一样,要么这边轻,要么那边重,不论是哪种情况,都会出大问题。中国的女性地位在世界上是超过大部分国家的,特别是从90后以后的群体,在爱情里,女人的地位就更为高尚了。有时候其实也一直在思考,社会的本质是不是其实就是一次轮回,或许在未来的某个临界点,又会回到母系社会,再转到父系社会,从无产阶级再到资产阶级。
快节奏生活,就像是有一双大手一样,在拖着每个人行走,无处宣泄的压力,难遇知心的伴侣。负能量占据着你的大半个心,你拒绝爱,又渴望爱。
中国性教育,一直都是一个闭口不提的论点,隐晦而又难以逃避,从古至今,人们都觉得这个问题,总是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点,把它提上台面,而也正因为这种忽视,在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不论是思想上还是物质上,这个时候,性教育就成为了一个短板,就形成了木桶效应。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高文化群体,是应该,也正合适去接受这种教育,去面对它,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而不是做了就不负责任,乱做,错做。
快餐爱情,对社会本身也是一种影响,每个人都浑浑噩噩,黯淡无光。 拒绝快餐爱情,不只是从嘴皮子上空谈,也不只是从行动上表现,重要的是心理上的自我丰富,精神上的守得住,行为上的把的牢。意识形态的入侵是尤为重要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入侵无时不在,而自我社会本身的意识形态更不能出现这种腐朽的形态
有时也挺羡慕六七十年代的他们,虽生活上的艰苦,但精神上是丰富的,人们是有信仰的,都说那个年代的人,眼睛是有光的,是蓬勃向上的,拥有富强爱国的信仰,忠贞不渝的爱情,日子是幸福的,难能可贵
我期望你期望他,都有爱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