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歌原创作品——
长篇小说《前辈的人生》
第七部 进城进城
第六十四章 陪同探亲
01
1956年5月,合肥市桐城路。
大街上熙熙攘攘,一辆辆自行车在人群中穿梭而过,不断响起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安徽省文化局门口,张秘书焦急地向两边张望。
一辆吉普车在门口停下,张秘书如释重负地笑着迎上来,拉开车门。
“局长,你可回来了!”
“有什么喜事吗?看你高兴的。”
“省*委曾书*记找你,已经打来两次电话了。他要你回来后立刻去他的办公室。”
“没说什么事吗?”
“没说,听声音好像有急事。”
薛世光皱了皱眉头,连忙吩咐司机:“调头,去省*委。”
路上心里在嘀咕,怪了,现在这时候能有什么紧急事情。
来到书*记办公室,敲门进去,曾书*记正伏案书写,见他进来“哼”了一声,又道:“你这个文化局长架子不小,还要三请四邀!”
薛世光嘻嘻笑着,拿起保温瓶先给曾书记的茶杯续了水,又自己倒了一杯,边喝边说:“跑了一上午,口干舌燥的。”见曾书*记正拿眼瞪他,这才收起笑脸,放下茶杯,问道:“有什么紧急任务?请老首长下达命令。”
“昨天晚上,总*理从北京打来电话,”曾书记神情严肃,“说李克农同志要回老家看看,要求省委具体安排好。”
“太好了!”薛世光忍不住接口道,“李克农是‘龙潭三杰’中的老大,久仰大名!我们虽然是同乡,都是巢县烔炀区人,却还一直没见过面呢!”
“总*理还说,李克农同志这几年在朝*鲜*谈*判和日*内*瓦会议期间,花了大量心血,身体不太好,中*央安排他休息一段时间。他自己提出,要出去走走,顺便回家乡巢县探亲,中*央也批准了他的请求。”
“是不是要我参加接待?”薛世光若有所悟。
“你的任务不是接待,而是陪同。”
“陪同?”
“是的。要你去陪同,不仅因为你和他是同乡——克农同志爱好文艺,喜欢看家乡戏,你这个文化局长陪着他,到时候好安排。”
“这事好办。”
“你可不要大意了!克农同志人才难得,主*席和总*理都非常器重他。出了问题我可拿你是问!”
“这个——,责任重大呀!可我也调动不了警*力。”
“安保问题,我已经交待巢县县*委,这个事由他们负责。克农同志本身就是安保专家,你就不要在这方面费心思了。你的任务是做好协调、衔接,事事要提前安排好,让克农同志的家乡之行不留遗憾。”
“行!保证完成任务!”
直到这时,曾希圣才满意地笑了笑。
02
一辆铁路专用电轨车,在淮南线上徐徐行驶。
铁路两旁的原野,油菜花黄,麦苗抽穗。
车内,身着便服的李克农临窗而坐,注视着窗外无尽的美景,忍不住感慨一声:“好一派田园风光!”
坐在身旁的薛世光,看着窗外提示道:“马上就要到巢县境内了。”
李克农闻言推开机车的玻璃窗。一阵风从窗外刮进,掀起放在桌上的一张安徽日报。李克农连忙用手按住,嗬嗬笑道:“乡风扑面啊!”
窗户被重新关严,李克农和花薛世光聊了起来。
“曾书*记真是费心了,安排你这个烔炀老乡来陪我。老乡见老乡,我们可不要泪汪汪,还是乐嗬嗬的好。”
“那是。你这个老乡也难得一见,还不趁这个机会好好乐乐。”
顿了一下,薛世光把话题引入正题:“听说你在家是长子,怎么还有这位嫂子呢?”
李克农的探亲之旅,第一站就在烔炀河,要见的人名叫谢嫂子。薛世光不明白,既是长子,何来嫂子。
“是堂嫂。”李克农回道。“但这位堂嫂在我心目中非比一般,她对我恩重如山,为了我还受了许多不白之冤。”
“噢,有故事。愿闻其详。”
03
“谢嫂子一生清苦,”李克农神情黯然,“她17岁就嫁到我们李家。那时,我堂兄已重病在身,久治不癒,卧床不起。”
“这么说,谢嫂子是为’冲喜’嫁过以来的?”
“你说得不错,那时候乡村缺医少药,似乎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挺过来没有?”
“很遗憾,谢嫂子嫁过来不到一个月,堂兄去世。伯父伯母觉得对不住嫂子,便把她送回到巢湖岸边的西谢村娘家,由她自行再嫁。”
“这倒是个善举,伯父伯母真是大好人。”
“可是谢嫂子回娘家后,从此吃斋守寡,过起清苦的独居生活。她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李家的人,也一直没有忘记我这个李家的堂弟。
“20年后的1927年,在芜湖从事革命斗争的我,被安徽军*阀*省*长陈调元悬赏5万大洋通缉。我们几位同志撤到江北,分散隐蔽。我又不敢回老家上李村,只好到西谢村的谢嫂子家避*难。
“就这样,我在嫂子家隐蔽下来。白天,我在夹墙内的那张小床上睡觉。夜晚,我走出去和同志们接头,商议斗争的策略。但是不久,还是给嫂子惹了麻烦。”
04
谢嫂子家屋后。
一位中年妇女扛着锄头走过来,忽然听到一声男人的咳嗽,她回头一看,后面没人。
这时又传来低沉的咳嗽声,扛锄头妇女发现,这声音是从谢嫂子家屋里传出来的。她连忙绕到屋前,却发现谢嫂子家大门紧锁。
午后,村子中间一棵合抱粗的大槐树下,几名妇女正悠闲地纳着鞋底。
扛锄头妇女拎着小马扎走过来,坐到她们中间,悄声吹起耳朵。四五个妇女停下手中活计,脑袋齐齐地凑了上去。
妇女甲瞪了扛锄头妇女一眼:“净瞎说,谢嫂子不是这样的人。”
扛锄头妇女不屑地回道:“大白天还能见鬼了?我明明听到屋里有男人的咳嗽声。”
妇女乙:“这事也难说。她也就刚挂40边儿,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终了也有熬不住的。”
众人有点头的,也有摇头的。又叽叽咕咕地说了一阵,一起哈哈笑起来。
晌午,一块青油油的棉花地里,谢嫂子正在挥锄除草。
谢嫂子哥哥谢玉生,肩扛一把铁锹,走到地边的田埂上。
“妹子,你过来一下。”
谢嫂子放下锄头,取下头上的毛巾,边揩汗边向地边走来。
“哥,你找我有事?”
“这两天,村子里有些议论,你晓得吗?”
“不晓得。都议论么事?”
“你家里在来人了吗?”
谢嫂子犹豫片刻,道:“是来人了。是我李家兄弟克农来了。”
“既是李家兄弟来了,冠冕堂皇的,躲躲藏藏干嘛?”
谢嫂子面露难色,良久嗫嚅道:“哥,我都告诉你吧。这事有点险,克农在外面犯事了,政*府的人正在到处抓他。他在落难,投奔到我这儿,我能不管吗?在我们李家,我只认得他这个兄弟,他要是出事了,我就一点念想都没了。”
说到这,谢嫂子声音哽咽:“人家爱嚼舌头就让他嚼吧,哥,你可要帮帮我,千万不能赶他走啊。”
谢玉生脸色阴沉,放下铁锹,下意识地在田埂上扎来扎去,最终叹了口气:“妹子,这事人命关天的。哥不傻,不会干傻事。但你要给李家兄弟招呼一声,在屋里动静尽量小些。”
谢嫂子“哎”了一声,笑脸上还挂着泪花。
05
电轨车内。
薛世光感慨道:“谢嫂子真是不容易。这段故事要是编成小说,一定会很感人的。”
李克农笑道:“怎么,文化局长来兴趣了?”
“不是兴趣,是感动。”薛世光没有笑,思维还萦绕在谢嫂子的故事中,从这个故事中,他对李克农的革命生涯又有了新的认识。
车厢内有点沉闷,李克农再次推开窗户,感受着春风的清爽。
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山歌声……